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欧洲正面临经济、债务、政治等多重危机,衰落是慢性溃败过程,《欧洲专题系列》将解答衰落原因及未来变化,首篇回顾过去50年中欧关系变化并探讨底层原因 [1][2][15] - 以2017 - 2018年为转折点,中欧关系先升温后降温,源于中国高端制造业崛起挤占欧洲传统优势产业,以及中美关系变化影响欧洲对华态度 [16][19][30] - 欧洲对华态度转向消极,是因产业竞争白热化,中国在多领域打破欧洲垄断,贸易逆差扩大,引发中欧贸易战 [33][36][40] - 中国主要与欧洲“强国”(德、法、英等)直面竞争,与强国“全面和解”有阻力,未来中欧关系看点或在与二三流中等强国合作 [44][4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以2017 - 2018年为转折点,中欧关系经历了先升温后降温的过程 - 外交层面:1975 - 2000年建交初期互动有限;2001 - 2010年快速发展期高层互访增加但受美欧关系影响;2011 - 2020年深度合作期交流加深但产业竞争显性化;2021年至今战略调整期关系恶化,“竞争占据上风” [17][18][19] - 投资层面:1975 - 1990年萌芽起步期以欧洲对华单边输入为主;1991 - 2008年高速增长期欧洲对华投资为主,中国企业开始初期并购;2009 - 2016年调整转型期欧洲对华投资放缓,中国对欧投资崛起;2017 - 2020年规则博弈期欧洲对华并购审查严格;2021年至今竞合深化期欧洲对华限制加深 [22][24][26] - 外国企业数量:变化呈现类似阶段划分 [28] 欧洲对华态度转向消极的背后,是产业竞争趋于白热化 - 市场份额:2018年后中国在5G、光伏等领域打破欧洲垄断,蚕食其市场份额,贸易逆差扩大 [33] - 民众态度:欧洲国家民众对中国态度趋于消极,负面情绪增长,2018年前后加速转变,为中欧贸易战埋下伏笔 [36] - 贸易战:2024年4月以欧洲更新《中国“市场扭曲”报告》为标志打响,持续至2025年9月,重点聚焦新能源、高端制造等行业 [40][42] 中国主要与欧洲的“强国”进行直面较量 - 竞争国家:主要与德国、法国、英国等一流强国及荷兰、意大利、北欧部分国家等一流较强国家竞争 [44] - 竞争领域:与法国在核能、高铁等领域;与德国在汽车、化工等领域;与荷兰在高端制造、半导体等领域;与英国在航运、贸易等领域;与意大利在轻工制造等领域;与北欧国家在通信、生物医药等领域 [44][45] - 关系展望:与强国竞争大于合作,未来中欧关系看点或在与二三流中等强国合作 [48]
欧洲专题系列1:中欧关系的演变及其原因
东北证券·2025-09-02 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