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研报内容,经过全面梳理,总结如下: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理想打新收益测算模型[3][15][18] * 模型构建思路:在“单项目打满、100%入围”的理想假设前提下,测算不同类型投资者(A类/B类)在特定时间段内(月度/季度/年度)通过参与网下新股申购所能获得的总收益[3][15][18]。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确定研究对象:筛选出在测算期间内所有进行了网下发行的新股[8][18]。 2. 分类处理:将新股按其上市板块(主板、科创板、创业板)进行分类[8][18]。 3. 计算单项目收益:对于每只新股,根据其网下发行规模、各类投资者的获配比例、上市首日涨幅等数据,计算单个账户“打满”该新股所能获得的收益[18][20]。公式可抽象为: 4. 汇总收益:将测算期间内所有新股的“单项目打满”收益按投资者类型(A类/B类)和板块进行加总,得到各类账户在相应时间段内的总打新收益[16][17][18]。 * 模型评价:该模型提供了一个在完美执行策略下的理论收益上限,用于横向比较不同时期、不同板块的新股申购收益贡献度,对打新策略的收益预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3][15][18]。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理想打新收益测算模型(2025年8月)[16][17][18] * A类账户总收益:38.96 万元 * B类账户总收益:37.55 万元 * 主板贡献收益(A类/B类):6.42 / 6.10 万元 * 创业板贡献收益(A类/B类):32.53 / 31.44 万元 * 科创板贡献收益(A类/B类):0 / 0 万元 2. 理想打新收益测算模型(2025年1月至8月累计)[17] * A类账户总收益:669.42 万元 * B类账户总收益:611.59 万元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发行价让价因子[3][14][20] *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比较新股的发行价格与一个参考价值(“四数孰低值”)的差异,来衡量发行定价的保守或激进程度,发行价低于参考值越多,则让价幅度越大,预期上市后涨幅可能更高[3][14][20]。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获取新股的发行价格()[20]。 2. 获取承销商投资价值研究报告等材料中确定的“四数孰低值”(),即剔除最高报价后网下投资者报价的中位数和平均数,以及公募基金、社保基金、养老金报价的中位数和平均数中的最低值[3][14]。 3. 计算让价幅度因子: 因子值越大,表明发行定价越保守,让利幅度越大。 2. 因子名称:低股价因子[3][19][22] * 因子构建思路:直接采用新股的发行绝对价格作为因子,认为发行价较低的股票更受散户投资者青睐,上市首日涨幅可能更高[3][14][22]。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直接使用新股的发行价格(单位:元)作为因子值[20]。 3. 因子名称:小流通盘因子[3][19][22] * 因子构建思路:采用新股的网下发行规模或募资总额作为因子,衡量新股的流通盘大小,认为流通盘较小的股票更容易在上市初期被资金推动,涨幅可能更大[3][18][22]。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直接使用新股的网下发行规模(单位:亿元)或募资总额(单位:亿元)作为因子值,值越小代表流通盘越小[18][20]。 因子的回测效果 (注:本研报未提供上述单个因子的分层回测表现、IC序列、多空收益等量化指标值。报告主要通过案例分析和历史统计数据来定性说明因子的有效性。) 1. 案例佐证(2025年8月): * 广东建科:发行价6.56元(低股价因子)[20],发行价较“四数孰低值”让价超10%(发行价让价因子)[3][14],网下发行规模1.97亿元(小流通盘因子)[20],最终上市首日涨幅达409.80%[14][20]。 * 汉桑科技:网下发行规模2.60亿元(小流通盘因子)[20],上市首日涨幅220.36%[14][20]。 * 天富龙:网下发行规模2.97亿元[20],上市首日涨幅188.12%[14][20]。 2. 历史统计佐证: * 2024年10月新股首日涨幅一度超10倍,2025年以来主板新股平均首日涨幅维持100%以上[22]。 * 2025年8月,低股价、小流通盘新股表现亮眼,带动当月上市新股平均首日涨幅达272.76%[3][14]。
IPO月度数据一览-2025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