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份关于量化市场追踪周报的总结,报告主要描述了市场状况和资金流向,但并未详细阐述具体的量化模型或量化因子的构建过程、公式及回测效果。报告内容侧重于市场数据统计和描述性分析,而非模型或因子本身的构建与测试。因此,以下总结将主要基于报告中的描述性内容进行归纳。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主动权益基金仓位测算模型[22][25]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分析公募基金的持仓数据,估算其股票仓位水平,以反映市场情绪和配置动向。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模型筛选合格样本基金(成立期满两个季度、未到期、规模大于5000万元、过去四期平均仓位大于60%),并采用持股市值加权的方法计算平均仓位。其核心计算公式为估算的仓位水平,但报告中未提供具体的数学公式。 模型评价:该模型是监测公募基金市场行为和市场情绪的重要工具。 2. 模型名称:主力/主动资金流划分模型[51] 模型构建思路:根据同花顺的资金划分标准,将市场资金按成交单的大小和金额进行分类,以分析不同资金类型的流向。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模型依据成交量和成交金额对资金进行划分: - 特大单:成交量 ≥ 20万股 或 成交金额 ≥ 100万元 - 大单:6万股 ≤ 成交量 < 20万股 或 30万元 ≤ 成交金额 < 100万元 或 成交量占流通盘 ≥ 0.1% - 中单:1万股 ≤ 成交量 < 6万股 或 5万元 ≤ 成交金额 < 30万元 - 小单:成交量 < 1万股 或 成交金额 < 5万元 模型评价:该模型提供了分析市场资金结构和主力动向的框架。 模型的回测效果 (报告中未提供相关模型的回测绩效指标,如年化收益率、夏普比率、最大回撤等。)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报告中未涉及基于个股或组合特征构建的量化因子,如价值、动量、质量等因子。) 因子的回测效果 (报告中未提供任何量化因子的回测绩效指标,如IC值、IR值、因子收益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