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提供的研报内容,这是一篇关于A股市场网下打新策略的定期跟踪报告,核心内容是测算和展示不同类别账户在不同规模下的理论打新收益率。报告中没有涉及传统的多因子选股模型或阿尔法因子,其核心是构建了一个打新收益测算模型。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打新收益测算模型[11][40][42][45][49]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假设性的条件(如全部报价入围、全部顶格申购、上市首日以特定价格卖出),来测算不同类别(A类/B类)、不同资产规模(如1.5亿、2亿、3亿、5亿、10亿)的账户,在参与科创板、创业板及主板新股网下申购后所能获得的理想化收益和收益率。[11][40][42][45][49]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步骤一:确定测算范围,包括时间范围(如2024年至今、2025年至今)、股票范围(所有主板、科创板、创业板新股)和账户类别(A类、B类)。[11][42][45][49] * 步骤二:设定关键假设。 * 假设对所有新股均成功报价并入围。[42][45][49] * 假设均按“可申购上限额度”进行顶格申购。[40] * 假设资金使用效率为90%。[42][45][49] * 卖出价格假设为“首次开板日均价”或“上市首日市场均价”。[11][40][42] * 步骤三:计算单只股票的“满中收益”。[40] * 单只股票A类满中数量 = 该股票可申购上限额度 × 该股票的网下A类平均中签率[40] * 单只股票满中收益 = (首次开板价 - 首发价格) × 满中数量[40] * 步骤四:计算不同规模账户的单只股票实际打新收益。由于账户规模可能小于顶格申购所需市值,实际获配数量会受规模限制,报告通过分规模(1.5亿, 2亿, 3亿, 5亿, 10亿)列表展示了这一结果。[42] * 步骤五:计算累计打新收益及收益率。将测算时间段内所有新股的打新收益相加,得到总收益,再除以账户规模,得到打新收益率。[11][45][46][49][51] * 累计打新收益 = Σ(单只股票打新收益) * 打新收益率 = 累计打新收益 / 账户规模 模型的回测效果 报告展示了该测算模型在不同维度下的历史回测结果(单位:万元收益及百分比收益率)。 1. A类户打新收益表现(所有板块)[46] * 1.5亿规模:2024年至今收益率6.43%,2025年至今收益率2.32% * 2亿规模:2024年至今收益率5.82%,2025年至今收益率2.09% * 3亿规模:2024年至今收益率4.57%,2025年至今收益率1.63% * 5亿规模:2024年至今收益率3.06%,2025年至今收益率1.11% * 10亿规模:2024年至今收益率1.65%,2025年至今收益率0.65% 2. B类户打新收益表现(所有板块)[51] * 1.5亿规模:2024年至今收益率5.25%,2025年至今收益率2.09% * 2亿规模:2024年至今收益率4.81%,2025年至今收益率1.89% * 3亿规模:2024年至今收益率3.83%,2025年至今收益率1.48% * 5亿规模:2024年至今收益率2.61%,2025年至今收益率1.01% * 10亿规模:2024年至今收益率1.42%,2025年至今收益率0.59% 3. A类户分市场打新收益表现(2025年至今收益率) * 科创板[45]:2亿规模收益率0.51%,10亿规模收益率0.20% * 创业板[47]:2亿规模收益率1.01%,10亿规模收益率0.23% * 主板[48]:2亿规模收益率0.58%,10亿规模收益率0.22% 4. B类户分市场打新收益表现(2025年至今收益率) * 科创板[52]:2亿规模收益率0.49%,10亿规模收益率0.19% * 创业板[53]:2亿规模收益率0.90%,10亿规模收益率0.21% * 主板[54]:2亿规模收益率0.50%,10亿规模收益率0.20% 5. 近期新股表现 * 上市首日平均涨幅:科创板个股为218.45%,创业板个股为222.39%。[1][21] * 有效报价账户数量中位数: * 科创板:A类约3062户,B类约1602户。[2][22] * 创业板:A类约3728户,B类约2098户。[2][22] * 主板:A类约3972户,B类约2346户。[2][22]
“打新定期跟踪”系列之二百二十九:近期发行节奏略有加快,本周3只新股询价
华安证券·2025-09-08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