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风好正是扬帆时,民企出海新征程
申万宏源证券·2025-09-08 22:12

核心观点 在全球第五次产业转移趋势下,中国已从产业承接国转变为产能输出国,民营企业成为出海主力军,出口额占比达64%,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占比提升至48% [4] 出海模式从产品出海、产能出海升级至品牌出海,高端制造、数字产业和文化软实力成为新驱动力 [4] 报告针对不同行业特性构建量化评估体系,筛选出东南亚、拉美等成本洼地,以及新加坡、德国等创新高地作为重点出海目的地 [4] 并基于行业地位和出海前景构建了「民企出海20组合」 [4] 分章节总结 产业转移背景与民企角色 - 中国在第五次产业大转移中实现从"世界工厂"到"质造领航"的身份转变,制造业能力升级形成比较优势向全球外溢 [11] - 民营企业成为出海先锋,2024年私营企业出口额达2.27万亿美元,较2014年增长138%,国有企业仅增长8%至2782亿美元 [4][28] - 上市公司境外收入中民企占比从2006年11%提升至2024年45%,2010年起始终保持增长趋势 [4][32][35] - 民企通过港股上市支撑全球化布局,2022年以来赴港上市节奏加快,如宁德时代募资410亿港元用于匈牙利基地建设 [4][38] 出海目的地选择策略 - 中低端制造业围绕劳动力要素选择成本洼地:印尼、越南、柬埔寨在月收入指标获9-10分,墨西哥、巴西凭借近岸外包优势在劳动力评分超6分 [4][50][52] - 高端制造业聚焦创新生态:新加坡创新投入指数10分,德国、瑞典等发达国家创新产出指数超7分,越南、马来西亚因产业协同获中国FDI指标满分 [4][56][57] - 生产性服务业侧重市场需求:新加坡、美国服务贸易出口金额满分,阿联酋服务贸易增速10分,与中国合作黏性指标均达10分 [4][64][65] 出海模式演进路径 - 2001年至今产品出海阶段:通过代工模式(如申洲国际)或差异化创新(如传音控股)占领全球市场,出口金额从2001年0.2万亿美元增至2024年3.5万亿美元 [4][77][80] - 2018年至今产能出海阶段:应对供应链本土化需求,电力设备、汽车、电子、机械行业海外投资公告数量激增,2018年达78条 [4][73][77] - 2023年至今品牌出海阶段:聚焦微笑曲线两端高附加值环节,如华为、比亚迪突破核心技术;跨境电商构建全球数字贸易短链;泡泡玛特等通过IP实现文化输出 [4][76][83] 成功要素与投资组合 - 品牌出海四大关键能力:产品全球竞争力、海外渠道覆盖与文化融入、本地贡献能力(就业与工厂规模)、产业链纵向一体化程度 [4] - 基于行业地位、出海相关性及分析师推荐,构建「民企出海20组合」,涵盖电力设备、汽车、电子等重点行业领军企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