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申万宏源策略政策专题研究:中美海洋战略推进及产业链机会梳理-20250909
申万宏源证券·2025-09-09 15:15

报告核心观点 - 特朗普第二任期上台后通过签署行政命令快速推进美国海洋战略 包括加速深海采矿审批 重振国内海运业计划 以及通过与丹麦政府签订防务协议扩大在北极经济圈的利益范围[3] - 美国海洋专属经济区面积超过其陆路面积 相关政策布局聚焦海底电子信息基础设施 深海能源及矿产开采以及战略安全部署 基于2018年《美国国家海洋科技发展:未来十年愿景》[3] - 中国海洋领域政策部署持续加强 中央财经委员会首次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列为独立议题 地方形成北部 东部 南部三大经济圈差异化竞争格局[3][46] - 投资机会主要聚焦于深海装备 深海资源 航运港口以及海洋新能源 具体包括三条思路:海洋装备升级支撑资源开发 港口战略资源绑定延伸产业链 以及海洋新能源开发与碳汇保护协同[3][4] 特朗普海洋政策三大变化 - 2025年4月24日签署行政命令快速推进海底关键矿产(如镍 钴 锰等)的采矿许可审批流程 以重塑稀土等产业链自主可控[3][8] - 2025年4月9日签署《重振美国海上统治地位》行政令 授权政府机构在七个月内制定重振国内海运业计划 振兴美国造船业[3][8] - 2025年7月11日与丹麦政府签订《美丹防务合作协议》 允许美军永久驻扎格陵兰并行使司法管辖权 间接取得格陵兰控制权 扩大美国在北极经济圈利益范围[3][8] 联合国海洋公约和美国海洋战略布局 -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专属经济区从领海基线量起向外延伸不超过200海里 沿海国在此享有矿产资源勘探权 开采权 能源开发权等[13] - 美国 澳大利亚 俄罗斯属于"资源巨兽" 陆地面积和海域专属经济区面积均名列前茅 中国和加拿大陆海兼备但陆地面积远高于专属海域面积 拥有发展海洋经济巨大潜力[13] - 2018年美国《国家海洋科技发展:未来十年愿景》确定未来海洋科技发展优先事项 包括海洋领域现代化基础设施研发 海洋能源及矿产开发 北极安全等[3][16] - 海洋现代化基础设施研发关注潜水器 飞机 陆基雷达和电缆浮标等 升级船舶 卫星 自主水下航行器等观测设备 并重构海洋实时监测网络 拓展Argo计划[3][20] - 海洋能源及矿产开发包括勘探潜在能源(波浪 潮汐 风能 热能 石油和天然气)与评估海洋关键矿物 海底稀土资源量是陆地的800倍 1平方公里海底稀土是全球年需求总量的1/5[3][25] - 北极地区拥有全球13%的未开发石油和30%的天然气储量 北极航道是联系亚 欧 北美三大洲的最短航线 美国将阿拉斯加领土定义为北美洲北极地区并加强战略部署[3][34][40] 中国产业链布局及投资机会梳理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海洋领域出台多项重要政策 包括海上风电项目用海管理 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 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 并将"深海科技"列为新兴产业重点领域[44] - 2025年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首次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列为独立议题 提及海上风电建设 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 海运业与海洋碳汇测算[3][44] - 中国海洋经济已形成北部(辽宁 山东 天津) 东部(江苏 上海 浙江) 南部(广东 海南 广西)三大经济圈差异化竞争格局 分别聚焦海洋生物医药与高端装备 海上风电与智能航运 深海矿产开发与海洋旅游[46] - 投资思路一:海洋装备是深海科技和海洋经济的物质基础 催生海洋装备升级→支撑深海资源开发→反哺海洋经济增值 涉及深海装备制造 涉海材料制造 海底传感器 海洋矿业 海洋油气业 海洋化工业 重点关注国防军工 机械设备 基础化工 有色金属 石油化工等行业[4][51] - 投资思路二:通过参与关键海外港口经营实现战略资源深度绑定 例如吉大港 瓜达尔港 汉班托塔港 通过港口构建战略外交平台 建设自主可控的全球物流网络 并延伸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与海洋旅游产业 重点关注航运 港口 物流 旅游等行业[4][57] - 投资思路三:海洋新能源开发与碳汇保护修复协同以及海洋医药 未来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加速 潮流能 波浪能 蓝碳核算等持续发展 重点关注以海上风电 海水淡化为主的新能源光伏 电力设备 环保行业[4][62] - 美国深海科技上市公司聚焦采矿 海水淡化以及海底机器人 如洛克希德·马丁(市值1021.5亿美元) 泰莱达科技(市值252.5亿美元)等 中国相关领域上市公司包括中国船舶(市值1646.75亿人民币) 紫金矿业(市值5985.55亿人民币) 中国海油(市值8656.68亿人民币)等[48][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