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1] 核心观点 - 减重市场规模快速增长,GLP-1受体激动剂为焦点领域,诺和诺德与礼来主导市场 [2][18] - 口服给药方式进化有望加速市场增长,但研发存在平台期与安全性挑战 [2][3] - MNC管线数据不及预期可能催生国产分子BD机会,国产企业通过分子改构展示潜力 [3][78][104] 减重市场分析 - 2020年全球超重/肥胖影响人数超26亿,预计2035年将达40亿人 [2][11] - 中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已过半,2035年成人肥胖率预计达18%,2020-2035年成人肥胖年增长率5.4% [11] - GLP-1药物通过调节血糖、延缓胃排空和增强饱腹感实现减重 [12] - 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和礼来替尔泊肽主导市场,2025Q2两者合计销售额环比增18% [16][18] 口服给药研发进展 - 口服GLP-1药物依从性更优,39.7%患者倾向口服而非注射方式 [32] - 诺和诺德口服司美格鲁肽(Wegovy 25mg)2025年5月获FDA受理上市申请,为全球首款申报上市的口服多肽类减重药物 [2][32] - 口服司美格鲁肽50mg在Ⅲ期试验中68周体重降幅达17.4%(安慰剂组1.8%) [32] - 口服GLP-1在研管线中化学药占比近30个,多肽类8个,16个管线处于临床Ⅱ期 [34][35] 口服多肽与小分子对比 - 口服多肽生物利用度通常低于1%,小分子可达5%-10% [40] - 小分子优势包括更高生物利用度、更低成本、更好依从性;劣势包括靶向性弱和潜在副作用 [45][48] - 主要技术路线分为礼来Orforglipron(分子量882.96)和辉瑞Danuglipron [49][56] 临床数据与安全性问题 - Viking的VK2735(GLP-1/GIPR)13周体重减轻10.9%,但高脱落率达38% [41][42] - 礼来Orforglipron36mg组68周体重减轻12.4%,不及二期临床的14.7% [56] - 辉瑞Danuglipron因肝损伤问题终止研发,停药率超50% [62][103] BD交易与国产机会 - 2023-2025年小分子GLP-1交易总额占比超80%,2025年石药集团SYH2086交易总额20.75亿美元 [86][89][91] - 诺和诺德因CagriSema数据不及预期(体重减轻22.7% vs 预期25%)与联邦制药达成UBT251交易,首付款2亿美元 [93][97] - 国产企业如诚益生物(ECC5004)、恒瑞医药(HRS-7535)通过分子改构提升生物利用度或安全性,潜在BD价值显著 [72][77][104] - 未BD国产管线包括华东医药Conveglipron(辉瑞结构)、信立泰SAL0112(辉瑞结构)、歌礼ASC30(礼来结构)等 [105]
代谢类:医药生物MNC管线数据预期差带来的潜在BD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