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2] 报告核心观点 - 提出P/CE-ROCE估值体系以替代传统P/EV-ROEV体系 规避对EV假设的过度依赖 提升更新频率和横向可比性[5] - 综合权益(CE=NA+CSM)反映保险公司真实价值 ROCE衡量盈利能力 理论P/CE=(ROCE-g)/(r-g)[5][23] - 1H25上市险企CE增速分化 中国人保以7.0%领跑 集团型险企展现韧性 纯寿险公司波动较大[5][31] - ROCE普遍回落 中国人保(9.2%)和友邦保险(8.7%)表现突出 阳光保险(-1.6%)和新华保险(-1.9%)承压[5][38] - A股险企加权平均P/CE为0.98(H股为0.69) 中国人保在A/H股均被低估[5][44][46] - 建议关注新华保险、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友邦保险、中国太保和中国人保的A/H股投资机会[5][48] P/CE-ROCE估值体系回顾 - 综合权益(CE)=归母净资产(NA)+归母净合同服务边际(CSM) 规避EV假设依赖 按季度/半年度更新[5][6] - CSM代表存量保单未赚利润现值 新准则下波动加大但利润平滑 具备吸收功能[8][10][14] - 净资产(NA)反映资产负债匹配能力 FVOCI资产占比影响利率敏感性 利率下行50bps时行业平均净资产下滑约7%[15][18] - 调整因子计算考虑税率(11.4%)和折现率差异(49.41%) 归母处理采用集团持股比例[19][22] - 理论P/CE=(ROCE-g)/(r-g) ROCE驱动估值 优势包括报表平衡性、指标稳定性和横向可比性 劣势涉及折现率假设和归母口径偏差[23][25] 1H25上市险企应用分析 - 归母净资产增速0.7% 中国人保(6.3%)最高 阳光保险(-10.1%)和新华保险(-13.3%)最低 OCI负贡献(-4.2%)主因利率下行和负债评估曲线差异[27][29] - CSM增速2.7% 中国人保(11.0%)和阳光保险(10.3%)领先[31] - CE增速1.4% 中国人保(7.0%)、友邦保险(3.8%)和中国太平(3.2%)居前 中国太保(-1.5%)、阳光保险(-4.2%)和新华保险(-6.7%)为负[5][31] - NBCSM同比下降2.1% 中国人保(31.6%)和中国太保(23.2%)增长 中国人寿(-31.0%)和中国太平(-33.6%)下滑[37] - 归母综合收益(CI)同比下降13.0% 中国太平(296.5%)和友邦保险(131.7%)增长 阳光保险(-317.2%)和中国太保(-96.9%)大幅下降[37] - ROCE与ROE差距体现资产负债匹配重要性 如中国太保ROCE(1.4%)显著低于ROE(9.7%)[38][39] - H股P/CE-ROCE拟合度优于A股 趋势线显示正相关 A股投资者对纯寿险公司估值期待较高[40] 估值比较与结论 - CE值介于EV和NA之间 兼顾审慎性和完整性[42] - 利率敏感型公司在体系中承压 综合保险集团占优[47] - 行业总市值31,043.07亿元 流通市值31,036.94亿元[2]
1H25保险股p、CE-roCE估值体系更新:负债评估曲线差异分化净资产波动,人保彰显集团经营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