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产业处于高速发展前夜,2025年迎来强催化,汽车零部件企业凭借制造能力和工艺优势快速切入赛道,行业估值修复和业绩预期驱动板块行情[4][6][12] - 市场表现呈现龙头白马-二线-小盘的轮动特征,龙头受业绩和海外客户进展驱动,中小盘股依赖技术突破和客户合作弹性,板块调整或已结束,新一轮行情蓄势待发[26][29][41] - 产业链投资聚焦价值量大、技术门槛高、国产替代潜力大的环节,包括减速器、丝杠、电机及传感器,国内厂商在部分领域已实现突破或逐步替代[58][63][64] 策略与择时:行情复盘与市场特征 - 行业指数三阶段演变:2024年9月至2025年2月申万汽零指数从6732点涨至9732点(涨幅44.6%),PE从21倍升至30倍;2025年3-5月受中美关税和汽车内卷影响指数跌3%,PE回调至27倍;2025年5-6月窄幅震荡,龙头业绩预期下修[6][9] - 个股涨幅显著:2024年8月31日至2025年7月31日,机器人主题187只成分股中涨幅超200%的达20家,上纬新材涨1678.34%,双林股份涨434.68%,长盛轴承涨555.02%[10][11] - 行业背景支撑:汽车零部件板块2022年8月至2024年8月PE从50倍消化至21倍,估值处于低位,2025年机器人新业务打开成长空间[12][14] - 产业生命周期定位:智能机器人2023年处于概念爆发期,2024年进入预期下调阶段,2025年临近量产放量起点,节奏可能超预期[15] - 市场策略环境:经济一般但流动性充裕背景下,主题投资占优,小微盘、TMT及成长板块表现强于高股息和核心资产[20][21] - 机构持仓提升:人形机器人赛道基金持仓占比从2024Q3的2.18%升至2025Q1的3.87%,增量资金主要来自机构[22][24] 产业与选股:产业链结构与投资逻辑 - 主机厂格局多元化:海外以特斯拉、Figure、1X为主导,国内小米、小鹏、阿里等科技企业及宇树、智元等新势力纷纷布局[46][47] - 硬件三大核心模块:包括控制模块(处理器、MCU、ASIC芯片)、驱动执行模块(伺服驱动器、减速器、丝杠)及传感模块(IMU、力矩传感器、视觉系统)[48][50][53][54] - 技术突破路径:英伟达聚焦"大脑"算法,特斯拉攻克"肢体"执行,一体化系统推动智能突破和应用场景落地[55][57] - 国产替代重点环节:谐波减速器(哈默纳克主导,国产替代进行中)、行星滚柱丝杠(舍弗勒垄断,国内等待量产突破)、六维力传感器(ATI主导,国产短期难替代)、无框力矩电机(MAXON领先,国内份额较低)[58][64] - 降本与应用节奏:硬件成本下降路径明确,2026年Optimus有望量产,工厂应用已起步,日常场景需求待技术更新[59][60] 投资建议:细分赛道与厂商推荐 - 选股逻辑优先价值量、技术壁垒和国产化进度,推荐关注减速器、丝杠、电机及传感器四大赛道[63] - 国产厂商进展:谐波减速器领域国内企业逐步分额,行星滚柱丝杠等待价格下探,空心杯电机已有特斯拉供应商,电子皮肤领域国内逐步引领[64] - 龙头公司布局:三花智控、拓普集团、恒立液压等大市值龙头业绩与估值双驱动,双环传动、兆威机电等二线龙头弹性显著,浙江荣泰、精锻科技等中小盘股依赖技术突破[26][33][37][43]
下一阶段人形机器人如何投资?
民生证券·2025-09-12 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