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旨在降低基金投资者成本并规范销售市场秩序 政策围绕认申购费、赎回费、销售服务费和客户维护费等关键费用进行结构性调整 预计将推动销售机构从费率竞争转向服务导向 同时引导投资者长期持有 对直销和代销渠道产生差异化影响 其中代销机构面临更大冲击 尤其以零售投资者为主或依赖机构客户的机构 [1][2][16] 政策背景 - 公募基金费用分为销售环节(认申购费、赎回费)和运作环节(销售服务费、管理费、客户维护费、托管费、交易佣金) 直销模式销售机构为基金管理人 代销模式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第三方平台 [7] - 费率改革分三阶段推进:第一阶段(2023年7月)降低管理费和托管费 主动权益基金管理费率从1.5%降至1.2% 托管费率从0.25%降至0.2%;第二阶段(2024年4月)降低交易佣金 2025年上半年公募基金支付总佣金44.72亿元 较2024年同期的67.74亿元下降34%;第三阶段(2025年9月)针对销售费用 包括认申购费、赎回费、销售服务费和客户维护费 [13][15][16] 降低认申购费 - 股票型、混合型和债券型基金认申购费率上限分别调降至0.8%、0.5%和0.3% 混合型基金下调幅度最大(58%-67%) 普通股票型下调33%-47% [23][26][27] - 直销渠道不得收取认申购费 但因直销以机构客户为主且已有费率折扣 影响较小;代销机构中未实行费率优惠或零售客户占比高的机构受冲击较大 长期可能降低对混合型基金的销售偏好 [2][31][32] - 政策引导销售机构突破单一费率竞争 转向服务导向 并进一步降低投资者参与成本 [2][32] 优化赎回费安排 - 新增债券型基金(不含ETF、同业存单基金)和FOF基金的赎回费约束 持有期少于7日、7-30日和30-6个月的赎回费率分别不低于1.5%、1%和0.5% 且赎回费全额计入基金资产 [34][37][51] - 短债基金受影响显著:未设置持有期/定开周期的规模占比超70% (8400亿元) 其中57%的基金持有满7天后不再收赎回费 政策实施后短期持有成本上升 可能导致需求外溢至短融ETF或同业存单基金 [38][44][45] - 赎回成本上升可能提升场内ETF吸引力 尤其对申赎频繁的被动指数型和增强指数型产品 同时FOF和投顾组合的短期策略灵活性受限 [38][39][51] 规范销售服务费 - 股票型/混合型、指数型/债券型和货币基金销售服务费率上限分别调至0.4%、0.2%和0.15% 持有满一年后不再收取 直销渠道不得收取销售服务费 [52][54][62] - 复合债基、转债基金和货币基金需调降的产品规模占比最大(货币基金72.55%) 短期对货基保有量大的销售机构冲击较大 长期可能促使销售机构提升权益基金占比 [54][62][64] - 代销机构销售服务费收入下降 尤其依赖C份额或机构客户的机构 可能转向非公募产品(如理财、私募)销售 [2][62][63] 聚焦个人客户服务 - 机构投资者非权益基金客户维护费分成上限从30%降至15% 个人投资者权益基金分成上限保持50% 投顾业务不得收取客户维护费 [66][67][69] - 非权益基金占比高、代销占比高的管理人净管理费收入可能提升;以债基/货基为主、机构客户占比高的代销机构客户维护费收入下降(2025年上半年估算下滑6%) [2][69][70] - 政策鼓励代销机构聚焦个人客户服务和权益基金销售 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导向一致 [67][70] 明确平台法律定位 - 明确FISP平台法律定位 鼓励机构投资者通过该平台申赎基金 提升直销操作便捷性 机构投资者直销比例可能进一步提升 [71][72][73] - 对机构客户占比高的代销机构(尤其第三方销售机构)形成冲击 促使其深化个人客户服务或转向非公募产品 [2][73] 影响估算 - 销售服务费:2025年上半年市场整体销售服务费下滑约43% 代销端受影响更大;货币基金因规模大且调降比例高(72.55%)冲击显著 权益基金因费率上限较高可能提升销售机构保有意愿 [2][94] - 客户维护费:2025年上半年估算下滑约6% 其中债券型基金(尤其中长期纯债)因机构投资者占比高受影响较大 货币基金因个人客户占比高影响有限 [2][3][94] - 渠道结构:截至2023年底 直销渠道占比36% 为第一大来源;债券基金以直销为主(机构客户占比高) 股票基金以证券公司主导(占比超50%) FOF和混合基金以商业银行为主 [78][79]
公募基金第三阶段费率改革的影响探析:直销与代销渠道的结构性影响与相关估算
招商证券·2025-09-14 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