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投资评级 - 中国股票预计未来12个月有10%上涨空间 [15] - 美国股市创新高与收益率下降表明市场定价不同现实 但经济增长前景稳健和美联储鸽派立场共同推动股市上涨 [18] 核心观点 - 美国通胀呈现双重趋势 基础通胀逐步回归2%目标 预计2026年达到 但关税影响将使实际核心通胀超过3% 美联储或忽略关税影响 [1] - 美国就业数据年度基准修正显示就业增长下调91.1万人 月度工资增长低于预期7.6万人 劳动力市场疲软可能促使美联储降息 [1][2] - 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面临产能不足问题 甲骨文等公司持续推进相关建设 财务总监们通过部署人工智能提高生产效率并维持利润率 [1][3] - 数字经济整体强劲 但中低收入家庭消费支出承压 服务于高收入家庭的领域表现强劲 高收入家庭更愿意为便利服务支付额外费用 [1][5] - 美国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年度资本支出预计到2025年达3,500亿美元 人工智能投资对美国GDP影响相对较小 对其他国家GDP影响更大 [1][6] - 中国股市反弹由散户和机构投资者共同推动 估值接近合理水平 与全球市场和国内债券相比仍具吸引力 [1][15] 通胀趋势 - 核心CPI通胀率上涨35个基点 接近预期 通胀大幅上行主要来自机票价格 酒店价格和房主同等租金 [2] - 房地产通胀过去几年逐步下降 还有进一步下降空间 [2] - 关税成本传导到消费者价格上涨14个基点 纳入8月份数据后估计没有太大变化 [2] - 基础通胀趋势逐步回归2%目标 预计2026年达到 但关税影响将使实际核心通胀超过3% [1][2] 就业市场 - 就业增长总体下调911,000人 月度工资增长实际低于预期76,000人 [2] - 下向修正可能被夸大 因为源数据持续上调 平均上调119,000 一年修正可能更像是800,000 [2] - 失业保险系统行政记录排除没有工作许可的移民 他们对就业增长做出强大贡献 [2] - 模型预测企业新增和关闭的净就业岗位将下调约55万 即每月约4.5万 [2][3] - 月度就业增长约为10万 而不是最初报告的14.7万 但也不会像修正后的7.1万那么低 [3] - 劳动力市场已经明显疲软 可能导致美联储实施一系列降息 [3] 人工智能发展 - 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层公司面临产能不足问题 供需之间未达到有效平衡 [3] - 公司正在寻找整个半导体和云计算领域的新产能 [3] - 甲骨文发布财报显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将持续推进 [3] - 财务总监通过部署人工智能获得生产力和效率提升 维持利润率稳定甚至上升 [3] - 人工智能尚不足以完全取代工人 但可提高工人生产效率或改善内部工作流程 [3] - 未来3-10年电力供给能否满足需求是日益突出的议题 [3] 数字经济影响 - 数字经济整体保持强劲态势 但中低收入家庭可支配消费支出面临压力 [5] - 服务于高收入家庭领域如食品外卖 本地商业 优步和Lyft等移动网络呈现非常强劲趋势 [5] - 高收入家庭越来越愿意为便利服务支付额外费用 [5] 人工智能投资规模 - 美国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年度资本支出预计到2025年达3,500亿美元 [6] - 一半来自半导体生产商 约1,000亿美元来自云服务收入 公用事业和电力行业占34到40亿美元 [6] - 美国建筑支出年化速度约400亿美元 从台湾进口数据服务器2025年上半年增加超过60亿美元 [6] - 美国公司今年总投资额可能超过400亿美元 [6] - 部分增长来自外国销售 对其他国家GDP影响更大 对美国GDP影响相对较小 [6] 人工智能与就业 - 劳动力市场放缓主要不是由人工智能导致 [7] - 处于招聘和裁员都较为谨慎环境 低招聘趋势对年轻工人群体产生一定影响 [7] - 人工智能应用与失业率等劳动力市场指标没有明显相关性 [7] - 电话呼叫中心 营销顾问 平面设计师等行业因人工智能广泛应用 招聘速度有所放缓 [7] - 科技行业面临劳动力市场逆风 软件工程师 程序员岗位招聘速度放缓5~10% 年轻科技工人失业率增加约3个百分点 [7] 人工智能生产力影响 - AI采用率仍低于10% 最近一个季度有所放缓 预计到2027年达到足以产生显著生产力影响水平 [8] - 中国预计2030年左右看到AI采用大幅提升 开始获得生产力增益 [8] - 到2030年代初 为美国和中国年度GDP增长贡献0.2到0.3个百分点 [8] - 未来3到5年内 生产力方面变化将逐步显现 [8] 中国股市表现 - 香港上市离岸市场今年迄今上涨30% 中国A股过去两个月涨幅约15% [15] - 反弹主要由中国散户投资者推动 但机构投资者也一直在买入 [15] - 国内共同基金 保险资金和养老基金等长期资产管理机构积极参与 [15] - 全球对冲基金单月净买入中国A股创下新高 [15] - 香港市场市盈率13倍 中国A股低于15倍 总体回到历史平均水平 接近合理估值水平 [15] - 中国股票估值相比其他主要市场仍然较为便宜 与国内债券市场相比也具吸引力 [15] 中国资产抗弹性 - 美元普遍疲软 有利于新兴市场风险资产包括中国 [16] - 美国关税措施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但比预期小 [16][17] - 中国企业建立多元化全球供应链 中国产品在全球竞争力强 [17] - 中国国内政策宽松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为风险资产提供有利环境 [17] - 中国股票起始估值被压抑 负面因素已经被价格充分反映 [17] - 年初政策开始发挥作用 基本面比之前预期更稳健 推动股票市场重新定价 [17] 股市与利率关系 - 美国股市创下新高而收益率下降 似乎表明两个市场定价不同现实 [18] - 增长定价大约为1.7% 略高于预测但基本符合2026年1.8%预测 [18] - 美联储更加鸽派 即使收益率下降也能推动股市上涨 [18] - 经济增长前景稳健以及美联储鸽派立场支持风险资产价格上涨 [18] - 劳动力市场疲软不足以动摇信心 使得美联储更容易降息 [18] - 预计美联储将从本月开始一系列降息 经济将在2026年逐步重拾动力 [18] 市场风险 - 市场担心可能引发经济衰退 如果失业率大幅上升将迅速担心判断有误 [19] - 新房市场疲软和劳动力市场疲软被认为是暂时的 但数据中还没有出现明确迹象 [19] - 如果避免经济衰退并保持增长 市场可能担心之前对联储政策放松预期定价过高 [19] - 良好增长数据不太可能导致增长预期上调 反而可能引发鸽派政策措施逆转 [19] - 给利率施加上行压力 对股票支持力度减弱 [19] 投资策略 - 应对经济增长担忧和美联储加息风险进行对冲 [20] - 股票市场隐含波动率下降 通过买入看涨期权获取上行潜力或买入看跌期权进行保护 [20] - 利率风险影响方向相反 主要体现在收益率曲线不同区域 [20] - 如果市场担心经济衰退 收益率曲线前端仍有进一步下行空间 获得前端头寸可提供保护 [20] - 美联储鹰派政策且经济数据保持强劲情况下 中段区域配置更高利率头寸是合理策略 [20] - 潜在脆弱性可能来自2026年后利率降息被取消以及终端利率定价上移 [21]
高盛周末宏观电话 - 现已推出
高盛·2025-09-15 0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