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预计国债买卖将择机重启
长江证券·2025-09-16 12:4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1月 - 8月央行连续8个月暂停国债买卖操作,当前从国债收益率情况、后续政府债发行规划看,国债买卖择机重启时机或逐步成熟 [3][7][16] - 若重启国债买卖,可能采取“买短卖长”“直接买短”或适度拉长买入国债久期等形式 [8][9][18] - 重启国债买卖对市场影响或相对中性,虽会从多维度利好债市,但政策端有维稳需求,且多因素会平衡其影响 [10][36][4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国债买卖预计将择机重启 - 2024年8月央行开始公开市场国债买卖,8 - 12月累计净买入10000亿元国债,2025年1月暂停操作,原因是年初国债供不应求,10年期国债跌破1.6% [16] - 当前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一度触达1.80%,与1.6% - 1.7%区间相比,为国债买卖重启打开空间 [7][16] - 从央行和财政协同角度,增加工具操作与财政发债节奏配合度,可提升债券市场流动性、降低财政融资成本;9月相关会议研讨“央行国债买卖操作”,且部分2026年置换债可能提前至四季度发行,加大利率债供给,国债买卖重启时机或到来 [17] 国债买卖重启的可能形式 2024年开始国债买卖起初的操作形式,“买短卖长” - 2024年8月末央行“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买入短期限国债并卖出长期限国债”,通过向部分机构借入长券卖出;“卖长”为维护国债收益率曲线形态,“买短”对应流动性释放 [19][23] - 当前可能未必需要“卖长”,因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在1.80%附近,政策端调控需求不强,且“卖长”会加大短端收益率下行压力,可能带动长端收益率下行 [23] 类似2024年国债买卖后半场操作形式,直接“买短” - 从央行资产负债表变化看,2024年9 - 12月负债端“其他负债”未大幅增长,10、11月资产端“对政府债券”增量与公告净买入债券量基本一致,表明后半场或直接“买短” [24] - 2024年“买短”主要是1年以内国债,如12月“对政府债权”增量小于公告净买入国债量,且2025年7月末“对政府债权”余额较2024年12月末减少 [27] - 今年若直接“买短”,大行6月初以来净买入短期限国债规模较大,截至9月12日,累计净买入1Y以内国债、3Y以内国债规模分别约为3737亿元、9879亿元,若央行从大行买短且大行不快速补券,可平滑对二级市场行情的影响 [29] 央行后续也可能适度拉长买入国债的久期 - 从稳定央行持有国债规模、减轻后续操作压力看,买入短债到期快,会加大次年操作压力,拉长久期可增加操作灵活度 [34] - 从央行流动性投放工具期限分布看,短期有7天逆回购,中期有3个月、6个月买断式逆回购和1年期MLF,长期有降准和国债买卖,国债买卖可能向1 - 3年、3 - 5年期限延伸 [34][35] - 国债到期不形成央行对流动性的回笼,今年以来“对政府债权”规模下降,但买卖国债流动性回笼为0,公开市场卖出债券才形成回笼效果 [35] 重启国债买卖对市场影响或相对中性 - 央行会平衡多项工具的流动性投放情况,重启国债买卖时,可能减少买断式逆回购和MLF的净投放规划 [37] - 当前债市调整主要原因不在于货币政策,二季度以来资金面相对稳健,“反内卷”政策、“股债跷跷板”等是7月以来债市震荡调整重要因素 [40] - 若重启后央行买入短期限国债,大行此前净买入短债形成储备缓冲力量,对二级市场收益率影响有限 [40] - 一级交易商在国债买卖重启期间可起到配合平抑市场波动效果,新考评体系下,“债市波动时期稳市表现”被纳入指标,可防止收益率单边下行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