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工周报】(20250915-20250919):部分指数本周翻空,后市或中性震荡-20250921
华创证券·2025-09-21 17:15

根据研报内容,以下是关于量化模型和因子的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成交量模型[11]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市场成交量的变化来判断短期市场趋势[11]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研报未提供具体构建过程和公式 2. 模型名称:低波动率模型[11] * 模型构建思路:利用市场波动率的高低来判断市场状态[11]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研报未提供具体构建过程和公式 3. 模型名称:特征龙虎榜机构模型[11]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分析龙虎榜上机构的买卖行为特征来预测市场动向[11]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研报未提供具体构建过程和公式 4. 模型名称:特征成交量模型[11]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具有特定特征的成交量数据来构建择时信号[11]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研报未提供具体构建过程和公式 5. 模型名称:智能算法沪深300模型[11] * 模型构建思路:应用智能算法对沪深300指数进行择时判断[11]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研报未提供具体构建过程和公式 6. 模型名称:智能算法中证500模型[11] * 模型构建思路:应用智能算法对中证500指数进行择时判断[11]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研报未提供具体构建过程和公式 7. 模型名称:涨跌停模型[12]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分析市场中涨跌停股票的数量或比例来判断中期市场情绪[12]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研报未提供具体构建过程和公式 8. 模型名称:月历效应模型[12]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历史数据中存在的特定月份或时期的规律性效应进行择时[12]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研报未提供具体构建过程和公式 9. 模型名称:长期动量模型[13] * 模型构建思路:根据资产的长期价格动量趋势来判断未来走势[13]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研报未提供具体构建过程和公式 10. 模型名称:A股综合兵器V3模型[14] * 模型构建思路:综合多种择时信号或因子,形成对A股市场的综合判断[14]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研报未提供具体构建过程和公式 11. 模型名称:A股综合国证2000模型[14] * 模型构建思路:综合多种择时信号或因子,形成对国证2000指数的综合判断[14]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研报未提供具体构建过程和公式 12. 模型名称:成交额倒波幅模型[15] * 模型构建思路:结合成交额和波动率(波幅)的倒数关系来构建港股择时模型[15]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研报未提供具体构建过程和公式 13. 模型/因子名称:杯柄形态[40][43][44] * 构建思路:识别价格图表中类似“杯子和杯柄”的特定看涨形态,预期形态突破后价格将继续上涨[40][43][44] * 具体构建过程:形态识别涉及寻找价格走势中的特定阶段: * A点(杯底):下跌趋势的末期或阶段性低点[44] * B点(杯沿):价格从A点反弹至前期高点附近[44] * C点(柄部):价格从B点小幅回调形成柄部,通常成交量萎缩[44] * 突破点:价格放量突破B点与C点连线(柄部上沿)时视为买入信号[44] * 模型/因子评价:是一种经典的技术分析形态,用于捕捉趋势延续的机会[40] 14. 模型/因子名称:双底形态[40][47][49] * 构建思路:识别价格图表中形成两个近似低点(W底)的看涨反转形态,预期形态突破颈线后价格将上涨[40][47][49] * 具体构建过程:形态识别涉及寻找价格走势中的特定阶段: * A点(第一个底):第一次下跌的低点[49] * B点(反弹高点/颈线位):从A点反弹后遇阻回落的点[49] * C点(第二个底):价格再次下跌,但在A点附近获得支撑形成第二个底,且低点不低于或略低于A点[49] * 突破点:价格放量突破B点(颈线)时视为买入信号[49] * 模型/因子评价:是一种常见的技术分析反转形态,用于判断趋势可能发生转变[40] 15. 模型/因子名称:倒杯子形态[55] * 构建思路:识别价格图表中类似倒置杯子的特定看跌形态,属于负向形态,预期形态突破后股价可能延续下跌趋势[55] * 具体构建过程:形态识别涉及寻找价格走势中的特定阶段: * A点(顶部):一波下跌后的反弹高点[55] * C点(筑顶完成点):反弹后形成的顶部区域[55] * E点(突破点):价格向下跌破关键支撑位(如A-C区间下沿)[55] * 模型/因子评价:是典型的负向形态,用于提示潜在的下行风险[55]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杯柄形态模型,截至2020年12月31日至今,组合累计上涨70.2%,跑赢上证综指指数58.38%[40] 2. 双底形态模型,截至2020年12月31日至今,组合累计上涨34.23%,跑赢上证综指指数22.41%[40]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研报中未明确列出独立于上述模型的量化因子构建细节) 因子的回测效果 (研报中未提供独立因子的具体测试结果取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