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为“十四五”期间中国金融业实现了规模与质量的显著双提升,为迈向高质量金融新纪元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基于此提出了“十五五”期间五大重点投资赛道[1][2][9] 金融业整体成就 - 中国金融业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超过500万亿元,五年来年均增长9%,全球最大信贷和第二大保险市场地位更加稳固[10] - 截至2025年6月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9] - 金融结构持续优化,截至2025年8月A股市场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直接融资比重达到31.6%,较“十三五”末提升2.8个百分点[11]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 信贷支持结构优化,“十四五”期间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年均增速均超过20%[14] - 截至2025年6月末,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近19万亿元,年均增速超20%;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年均增长21.7%;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3倍,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14] - 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能力增强,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从“十三五”末的18家提升至当前的24家[15] - 上市公司投资功能显著增强,五年来通过分红、回购合计达到10.6万亿元,比“十三五”增长超过八成,相当于同期股票IPO和再融资金额的2.07倍[15] 金融风险防控与监管体系 - 金融风险化解成效显著,高风险机构数量和高风险资产规模较峰值大幅压降,相当一部分省份已实现高风险中小机构动态清零[16] - 房地产风险防控方面,通过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贷款超过7万亿元,支持近2000万套住房建设交付[18] - 地方债务风险防控方面,截至2025年6月末融资平台数量较2023年初下降超过60%,金融债务规模下降超过50%[18] - 监管力度显著提升,“十四五”以来证监会累计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罚没414亿元,较“十三五”分别增长58%和30%[19] 金融改革开放新格局 - 金融业制度型开放深化,全面取消行业机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十四五”期间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20] - 外资持有A股市值达3.4万亿元,269家企业实现境外上市,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债券、存贷款超过10万亿元[20] - 人民币国际化取得进展,人民币已成为我国对外收支第一大结算货币、全球前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和支付货币[20] - 外汇领域便利化提升,“十四五”以来办理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业务近4.6万亿美元,为跨境电商等办理业务超过56亿笔[21] 投资策略建议 - 建议关注五大重点赛道:金融科技、资本市场服务、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和跨境金融[2][25][26] - 金融科技领域关注移动支付、数字人民币产业链投资机会[2][25] - 资本市场服务领域关注券商、资管、金融信息服务行业,特别是龙头券商在注册制改革中的优势[2][26] - 绿色金融领域前景广阔,“十四五”期间绿色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0%,预计“十五五”期间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26] - 科技金融领域关注科创金融、知识产权金融等新兴领域,以及银行科技贷款、科技保险、创业投资等赛道[2][26] - 跨境金融领域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跨境支付、外汇避险、离岸金融等业务有望快速增长[2][26]
策略点评报告:金融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解读:筑基固本,迈向高质量金融新纪元
华福证券·2025-09-23 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