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医疗器械行业整体呈现复苏态势 高值耗材已走出集采影响 设备和IVD板块复苏在望[2][3][4] 核心观点 - 高值耗材领域经过多轮集采后 头部公司通过抢占外资份额实现市场份额提升 新进医院数量显著增加 产品获高等级医院认可 同时发力海外市场 部分公司盈利能力已恢复至集采前水平[4] - 设备板块预计2025Q3财务报表修复可见明显改善 IVD板块预计2025Q4部分公司改善 行业整体可能在2026H1见底回升[4] - 投资主线聚焦四大方向:高成长板块(血管介入) 走出集采影响+出海顺利领域 业绩改善+泛科技主题+自主可控方向 以及其他价值股[4] 医疗设备板块总结 - 2025H1设备板块收入同比下滑5.18% 延续下降趋势 但毛利率保持稳定约49.68% 净利率17.35%高于疫情前水平 研发费用率从疫情前7%提升至10%左右[9][10][12] - 影像设备企业持续去库存 2025Q2多数公司环比改善 开立 奕瑞 理邦收入增速由负转正 联影医疗2025Q2收入同比增长18.60%[13][15] - 新冠疫情加速企业出海进程 海外收入占比显著提升 联影医疗海外收入从2018年0.43亿元增长至2024年22.20亿元 CAGR达92.7% 海外市场占比从2.13%提升至21.55%[18][19] - 康复设备公司通过脑机接口技术 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进行产品升级 并向医美领域拓展院外市场 2025Q2伟思医疗收入同比增长10.23%[20][22] - 家用医疗器械显示增长韧性 2025Q2瑞迈特收入同比增长46.54% 鱼跃医疗增长7.06% 三诺生物增长9.17%[25][26] - 供应链类设备逐渐走出疫情影响 东富龙2024Q4收入转正 基因测序仪领域因Illumina被禁售 国产替代机遇显现 建议关注华大智造[29] 高值耗材板块总结 - 2025H1高值耗材板块收入同比增长4.35% 利润端呈现正增长 毛利率稳定在68.65% 净利润率回升至24.01% 基本回到2021年集采初期水平[32][33][34] - 血管介入领域增长韧性显著:惠泰医疗2024年冠脉通路产品同比增长33.30% 2025H1同比增长30% 微电生理2024年海外增长62.94% 2025H1海外同比增长超40%[37][38] - 2025Q4将开展第六批国家集采 涉及药物球囊和泌尿类耗材 冠脉支架和脊柱续采预计2025Q4/2026Q1启动[40] - 骨科植入器械板块全面向上 2025Q2春立医疗收入同比增长62.85% 归母净利润增长136.70% 大博医疗收入增长22.96% 归母净利润增长84.48% 三友医疗2025H1海外收入0.52亿元 同比增长53%[42][43] - 眼科器械短期承压 爱博医疗通过多焦人工晶状体等高阶产品实现增长 2025H1人工晶状体收入同比增长8.23%[45][46] - 外科器械领域内镜诊疗企业积极出海 南微医学2025H1海外收入同比增长45% 占比提升至58% 安杰思新增14家海外客户 总数达130家[48][49] 低值耗材板块总结 - 2025H1低值耗材板块收入增速下降至1.2% 利润端出现负增长 主要受中美关税政策冲击 出口型企业寻求海外建厂[51][53] - 血液透析领域刚需稳健增长:三鑫医疗2025H1海外收入1.87亿元 同比增长67.3% 占比提升至24.6% 山外山血液净化耗材2025H1收入0.85亿元 同比增长46.17%[56][57] - 一次性手套行业2024Q1开始复苏 英科医疗2025Q1净利润增长48.08% 但关税政策扰动复苏进程 东南亚产能预计2025Q4投产[61][62] - 药用玻璃受集采和关税双重影响 山东药玻2025Q2收入同比下降14.2% 归母净利润下降42.0%[64] - 其他出口型低值耗材企业受影响程度不一 维力医疗2025H1海外业务快速增长 墨西哥生产基地预计2026Q1投产[67][68] 体外诊断(IVD)板块总结 - 2025H1 IVD板块受DRG支付改革和集采影响收入明显下滑 行业触底回升预计需至2025Q4[70][71] - 分子诊断领域受增值税率从3%调整至13%影响 叠加医院合规收紧和流感小年需求下降 2025Q2多数企业收入负增长[74][75] - 化学发光短期承压:安图生物2025Q2收入同比下降4.79% 新产业收入同比下降10.88% 亚辉龙收入同比下降26.1%[77][78]
疗器械行业2025年中报总结及展望:高值耗材走出集采影响,设备和IVD板块复苏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