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地方债发行规则变化大加权平均期限拉长,一般债与专项债有差异,2025年拟安排专项债4.4万亿元 [1] - 未来超长债或供求失衡,中国非金融部门宏观杠杆率偏高,利率上行加剧债务压力 [1][2] - 建议从供需两端发力缓解超长债供需失衡压力 [2] 相关目录总结 地方债发行规则与期限变化 - 2015年地方政府自主发行债券全面启动,初期期限最长10年且有比例限制,2018年增加15年和20年期,2019年取消期限比例结构限制,2020年明确9种期限及新增一般债期限要求 [1] - 2015 - 2018年地方债规模加权平均发行期限在6年左右,2019年以来大幅拉长,由2019年的10.3年增至2025年(截至9月15日)的15.5年,15年及以上发行规模占比由2019年的18.6%升至2025年(截至9月15日)的48.6% [1] 一般债与专项债差异 - 一般债用于无收益公益性项目,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偿还,期限结构需均衡,平均期限控制在10年及以下 [1] - 专项债对应有收益公益性项目,偿还资金来自政府性基金收入或专项收入,政策鼓励发行长期限专项债,2025年拟安排4.4万亿元用于投资建设等 [1] 超长债供求情况 - 2021 - 2025年(截至9月25日),20年及以上利率债年度发行规模从1.96万亿增长至4.65万亿,银行自营债券投资久期压力上升 [1] - 超长债配置需求主要来自寿险,2024年人身险和财险公司债券投资余额合计增加3.58万亿,但保险预定利率下调等因素或使未来险资配置需求减弱 [1] - 银行受账簿利率风险指标约束,2024年及2025年(截至9月19日)银行自营在银行间市场分别净卖出20Y(不含20Y)以上利率债1.33万亿和1.31万亿,险资及债基等是主要承接方 [1] - 公募基金惩罚性赎回费新规或使主动债基规模萎缩且降久期,若继续大量发行超长债,可能面临需求不足问题 [1] 宏观杠杆率与债务压力 - 截至2025年3月末,中国非金融部门宏观杠杆率高达292.2%,显著高于发达经济体平均值(258%),非金融企业25Q1宏观杠杆率达141.8%,大幅高于美国等经济体 [1] - 当前中国经济有下行压力,利率上升加剧企业和地方政府付息压力 [1][2] 缓解供需失衡建议 - 需求端:央行及早重启国债买入并扩围至地方债,按月固定规模全曲线净买入;鼓励银行将超长利率债上线柜台债及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范围,引导长线资金加大投资 [2] - 供给端:适度控制15年及以上政府债券发行期限占比,提升10年以内规模占比;引导地方政府发行超长浮息债解决银行利率风险问题 [2]
未来,超长债谁来买?:地方债发行期限梳理-20250925
华源证券·2025-09-25 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