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长飞光纤并给予"增持"评级 目标价A股115.52人民币/H股64.12港元 对应2026年PE分别为54倍和27倍 [1][5] 核心观点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及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 自2016年以来集团市场份额稳居全球第一 [1] - AI算力基础设施快速发展驱动公司业务迎来新一轮成长周期 [1] - 在AI算力大带宽和低延时需求驱动下 空芯光纤、多模光纤、超低损单模光纤等迎来高景气 [1] - 公司通过横向拓展业务领域+纵向做深光通信产业链 实现光互联组件、工业激光、海缆等多元化发展 有望向平台型公司跃迁 [1] 行业分析 - 光纤光缆产业呈现上游高壁垒、中游重制造和下游广应用的特征 我国厂商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 - 电信侧:我国需求短期承压 海外5G固网建设推动光纤出口提升 [2] - 数通侧:CRU预计20-29年全球AI应用端的数据中心光纤需求由30万增长至4850万芯公里 CAGR为76.0% [2] - 超低损耗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迎来高景气 [2] - 空芯光纤突破石英材料性能上限 在数据中心互联、长距骨干网、金融高频交易等场景中具有较高发展潜力 [2] - 海外微软、谷歌等引领数据中心应用 国内运营商启动空芯长距离传输线路商用 产业化进程有望持续推进 [2] 公司分析 - 公司占据全球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行业主导地位 [3] - 光传输业务方面 G.654.E光纤、高端多模光纤进入快速发展期 [3] - 空芯光纤技术指标行业领先 积极推进运营商、数据中心市场应用 [3] - 实现产业链纵向延伸:通过长芯博创/长芯盛实现光互联组件业务整合 并拓展上游石英材料、下游光纤激光器 [3] - 业务版图横向扩张:布局海缆、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 拓宽业务天花板 [3] - 全球化方面 在印尼、南非、巴西、波兰、德国、墨西哥等建成8个海外生产基地 24年海外收入占比达33.7% [3] 与市场不同观点 - 市场认为公司成长天花板有限 而报告认为AI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有望驱动公司迎来新一轮成长 [4] - 在光传输领域 数据中心多模光纤、骨干网G.654.E光纤产品快速增长 空芯光纤产业应用前景广阔 [4] - 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正在快速推进运营商长距传输网和数通领域应用 具备先发优势 [4] - 多元化打开成长空间 子公司长芯博创、长芯盛在MPO、AOC、高速铜缆领域具备较强竞争优势 有望加速导入海外客户实现业务放量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8.65/16.21/23.92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27.96%/87.48%/47.51% [5] - 由于公司AI算力相关的光传输产品和光互联组件或在26年放量 使用26年估值体系 [5] - 可比公司26年一致预期PE均值51x 考虑到公司在光纤产业的全球龙头地位 以及在空芯等新型光纤领域深度布局 给予A股26年PE54x [5] - 参考25年7月至今公司A/H股动态PE比率均值198% 汇率0.91 对应H股26年PE27x [5] 财务数据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14,204/16,768/19,689百万人民币 同比增长16.45%/18.05%/17.42% [10] - 预计2025-2027年EPS 1.14/2.14/3.16人民币 [10] - 预计2025-2027年ROE 7.23%/12.50%/16.38% [10] - 预计2025-2027年PE 90.26/48.15/32.64倍 [10] 业务结构 - 公司收入长期以光传输产品(棒、纤、缆)主导 2024年营收占比64.5%、毛利占比74.83% [36] - 光互联组件业务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2024年营收占比17.35%、毛利占比18.60% 毛利率提升至29.27% [36] - 1H25海外收入占比约42.30% [39] 技术优势 - 公司掌握PCVD、OVD、VAD三种主流预制棒制备技术 是全球唯一同时掌握这三种技术的企业 [21] - 空芯光纤技术领先 2025年OFC大会中公布全球最低衰减空芯光纤 [17] - 在G.654.E光缆和高带宽多模光纤均有领先的布局 [17] 市场前景 - CRU预计25年全球通信光纤需求为5.38亿芯公里 25-29年CAGR为2.3% [16] - CRU预计25年全球数据中心光纤需求为2900万芯公里 20-29年CAGR为18.9% [17] - 随着AI数据中心内部纵向拓展(scale up)向更大的范围和带宽发展 scale up正呈现光纤替代铜缆趋势 [17] - Scale across将分布式数据中心跨区域连接为AI超级工厂 催生长距离、大容量的传输和新型光纤需求 [17]
长飞光纤(601869):光纤全球龙头,AI驱动新成长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