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四季度可能是2017年以来转债整体股性最强的季度,股性或是决定转债收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2] - 股性方向关注科技相关催化及“十五五”规划落地,结构性机会仍在,下修尤其值得关注 [2] - 可沿着凸性、低估、“化债”找线索,估值止盈压力有望见底,下压概率不大,向上仍有空间 [2] 各部分总结 四季度转债展望 - 四季度转债关键看股性,机构行为推动下,转债股性处于历史极强水平,权益/估值收益贡献比或超4:1 [6][8] - 关注科技催化及“十五五”规划带来的潜在机遇,新券中科技领域龙头标的多,新能源方向转债值得长期关注 [13] - 股性之外,结构上仍有机会,关注条款、凸性、低估、“化债”,下修条款值得关注,凸性、低估策略预计四季度有稳定超额概率,2025年是化债大年,可尝试拉长周期观察转债化债节奏 [15][17][19] 估值 - 四季度险资转债止盈压力或下降,压估值概率不大,隐含波动率是重要参考因素,百元溢价率三个重要阈值或在26%,31%,34%,向上或还有5%空间 [21][23] 风险 - 四季度到期转债预计10只,总规模300亿元左右,从报表、平价、评级机构三个角度看,出现实质性信用风险的概率偏小 [25] 供给 - 近期新券审核速度明显加快,但审核加快难抵转债退市速度,年末市场规模或将继续收缩,若考虑四季度转债强赎规模,年末转债市场规模或降至5500亿元左右 [27][31] 资金行为 - 关注潜在的转债ETF风格漂移,剔除强赎和临期退市转债后,博时转债ETF电力设备市值贡献占比将超过银行转债,海富通上证可转债ETF银行占比大幅下降,电力设备和电子合计市值贡献增量最多 [35][40][43]
四季度转债策略:重视股性,兼顾结构机会
财通证券·2025-10-06 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