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智能行业专题:OpenAI的软硬件生态布局与进展
国信证券·2025-10-08 22:56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优于大市(维持)[1] 报告核心观点 - OpenAI通过“星际之门”项目等举措,在硬件与算力生态上进行大规模投入和深度绑定,以支撑其爆炸式增长的算力需求[2] - ChatGPT正从“工具型应用”转向“Agent平台”,通过介入用户决策与执行环节重塑用户行为,其用户规模、使用深度和商业化潜力巨大[2] - 尽管前沿大模型间差距缩小,但GPT系列模型在性能上仍维持领先,并通过推出高性价比版本加速商业化进程[2] OpenAI硬件和算力生态建设 - OpenAI联合软银、甲骨文等启动“星际之门”项目,计划四年内投资5000亿美元建设10GW电力容量的AI基础设施,相当于全球现有AI数据中心总算力的五分之一[6][8] - 硬件合作方面,英伟达承诺投资1000亿美元锁定未来10GW数据中心的芯片供应权;AMD以1.6亿股认股权证(行权价0.01美元)换取OpenAI未来部署6GW AMD GPU;与博通达成100亿美元3nm ASIC订单,计划2026年量产[2][8][11][12][14] - 巨额订单提振合作厂商预期,例如与甲骨文的合作预计带来3000亿美元算力采购,相当于其2025年营收的3倍,相关合作方股价在消息公布后显著上涨,如甲骨文股价上涨超90%[15][16] OpenAI算力需求与财务预测 - 测算每个大版本模型训练所需计算量均有近10倍提升,GPT-5训练成本预估超5亿美元[18] - ChatGPT的Tokens消耗呈爆炸式增长,2025年预计达6425万亿/年,同比去年增长超16倍,驱动因素包括用户规模扩张、使用深度提升和单次交互复杂度暴增[2][18][19] - OpenAI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43亿美元,已超过2024年全年37亿美元的收入,预计2025年全年营收达130亿美元,2030年预计达2000亿美元[2][21][22] OpenAI软件生态野心与进步 - 2025年9月ChatGPT推出三大功能:Pulse(用户个人助理)、即时结账(联合Etsy/Shopify)、Sora App(AI原生内容社媒平台),积极抢夺信息获取、电商与社媒场景[2][28][32][40] - 对比2023年插件时期,ChatGPT的转型体现了技术架构、交互逻辑和商业变现的全面升级,例如从被动响应到Pulse的主动预测式服务,商业模式从单纯订阅扩展到“订阅+交易佣金”[41] - 插件生态曾快速增长,至2023年6月数量达461个,以办公、本地服务、娱乐类为主,但存在信息交互效率折损、调用问题等缺点[43][44][55] ChatGPT功能、用户与商业化分析 - 用户规模显著领先,2025年7月周活跃用户超7亿,覆盖全球10%成年人,月活跃用户近10亿,用户日均发送消息超25亿条,同比增长超5倍[2][63] - 用户行为以非工作场景为主(占比73%),“实用指导”、“信息查询”和“写作”是三大核心对话主题,共占近80%,产品通用性强,用户增长空间大[2][61][63][66] - 付费版ChatGPT Plus用户留存率超80%,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近20分钟,在搜索工具中仅次于Chrome浏览器,商业化呈现用户规模与变现效率的综合领先[2][78][80] 模型性能对比 - 在AI模型综合能力评分中,GPT-5 (high)与GPT-5 Codex (high)以68分并列第一,在智能性上保持领先[85][88] - GPT系列在性能参数上具备优势,例如GPT-5 (high)延迟仅0.78秒,同时推出高性价比开源版本gpt-oss-120B,输入价格低至0.04美元/M[2][88] - 用户使用时长与底层模型性能正相关,ChatGPT凭借持续迭代的高性能模型,用户日均时长已接近20分钟,处于AI应用首位[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