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十五五”时期加速新旧动能切换的首要任务,将成为A股投资的重要主线[4] - 新质生产力指数(995210 SSI)在2024年9月24日至2025年9月26日期间累计上涨92 23%,较全A指数取得33 47%的超额收益[4] - 顺应国家战略、具备真实技术壁垒的科技企业有望实现估值与盈利双击,重点关注云计算、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细分主题[4]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重要性 - “十五五”时期是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五年,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规划研究重点[6] - 2025年4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提出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突出战略位置[9] - 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全国政协的专题调研均将新质生产力作为重要议题,强调提升原创性科技创新能力[10]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宏观背景 - 我国GDP增速从2011年开始放缓,经济增长需要从传统要素投入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12] - 2024年末全国人口140828万人,比上年减少139万人,连续三年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加剧[14] - 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22 0%,65岁及以上人口占15 6%,劳动力优势从数量向质量转变[14] - 房地产投资增速快速下滑,新动能领域增速持续高于整体经济水平[20] 新质生产力覆盖的产业范围 - 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九大领域[25][35] - 2023年末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9 60万个,占19 5%[36] - 未来产业涵盖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等六大方向,预计2025年产值达13 4万亿元[41][45] - 传统产业在制造业中占比约80%,改造提升涉及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46][47] - 2023年数字经济规模53 9万亿元,占GDP比重42 8%,对GDP增长贡献率达66 45%[50][55] 新质生产力主题投资表现 - 新质生产力指数覆盖信息技术、工业、材料、医疗保健等行业[60] - 云计算与大数据、算力、5G6G等细分主题涨幅超100%,18个主题指数涨幅超40%[63] - 截至2025年9月26日,11个主题指数市值超4万亿元,新一代信息网络市值最高[64] - 31个主题指数PE(TTM)高于50倍,其中10个高于100倍,市场看好未来前景[68] 资本市场支持与资金流向 - 2025年A股IPO企业中,电力设备、电子、汽车等行业占比72 15%,体现对新质生产力领域的支持[73] - 主动偏股型基金重仓行业转向电子(18 67%)、医药生物(10 91%)等新质特征行业[76] - 电子、通信、国防军工等行业基金持仓比例呈上升趋势,超配现象明显[76][78] - 资本市场改革将增强对新质生产力企业的价值认知,吸引更多资源汇聚[81]
“十五五”规划展望系列:前瞻布局新质生产力主题投资
银河证券·2025-10-09 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