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可控核聚变行业系列报告之一:BEST 杜瓦顺利落位安装,行业有望迎密集招标期
光大证券·2025-10-09 22:57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买入(维持)[5] 报告核心观点 - BEST杜瓦底座顺利落位装配,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部件研制和工程安装有望开启加速度 [1][2] - 国内聚变行业进展积极,多个项目稳步推进,行业有望迎来密集招投标期 [3] - AI驱动用电结构重构,聚变能源战略价值凸显,产业具备长期增长潜力,看好磁体系统、真空室及内部件、电源系统等高价值量环节 [4][5] 行业事件与项目进展 - 10月1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主机系统中最重的部件杜瓦底座顺利完成制造交付及落位装配 [1] - BEST项目于25年5月1日启动工程总装,较原计划进度提前2个月,9月底发布多则招标公告 [2] - 除BEST项目外,多个项目稳步推进:“星火一号”项目环评及审批工作于25年4月展开,计划29年底完成装置建设;中国聚变公司25年7月挂牌成立,注册资本增至150亿,并计划在上海建设“中国环流四号”装置;中科院院士张杰团队致力于在2045年前后于上海建成首个50赫兹百万千瓦级激光聚变电站 [3] 技术突破 - 9月26日,东部超导推出适配可控核聚变场景的千米级REBCO超导带材新品,其两端样品在20K、20T条件下临界电流分别达到1299A与1340A [3] - 9月28日,中科院等离子体所联合多方研发的全超导磁体成功产生35.10万高斯的稳态强磁场 [3] - 10月8日,西物院在等离子体智能控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旗下期刊 [3] 行业驱动因素与投资逻辑 - 据麦肯锡预测,伴随云计算、加密货币、AI需求激增,预计2050年数据中心用电量将占全球总用电量的5%-9% [4] - AI巨头纷纷布局聚变能:2023年Helion与微软达成协议,约定2028年起交付50MW商用聚变电力;25年6月谷歌与美国CFS公司签署协议,计划从2030年代建设的ARC电站购买200MW电力;25年9月美国CFS公司与意大利埃尼集团签署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ARC电站售电协议 [4] - 以ITER计划为例,磁体系统、真空室及容器内部组件、电源系统三大核心环节成本占比分别为28%、25%、15% [4] - 投资建议关注:真空室及内部件领域(合锻智能、国光电气、安泰科技、派克新材)、磁体系统领域(联创光电、永鼎股份)、电源系统领域(四创电子、王子新材、旭光电子)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