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投资评级 - 对电子行业维持“推荐”评级 [4] 报告核心观点 - 美国可能扩大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限制范围,此举将加速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进程,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有望受益 [1][2] - 尽管美系设备厂商收入严重依赖中国大陆市场,但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为国产设备提供了广阔的替代空间 [2] - 国产半导体设备已在多个工艺环节实现突破,并正加速向高端领域渗透 [3] 事件背景与潜在影响 - 美国众议院“中美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于2025年10月7日发布报告,提出九项建议以扩大对华半导体出口限制 [1] - 建议核心包括:加强对华全面设备出口禁令(涵盖制造“基础”和“先进”芯片的设备)以及将更多中国半导体公司(如制造45nm及以下节点逻辑芯片的厂商)列入实体清单 [1] 市场格局与替代空间 - 2024年全球前五大半导体设备商(ASML, AMAT, LAM, TEL, KLA)半导体业务营收合计近900亿美元,约占Top10总营收1100亿美元的85% [2] - 2024财年,三大美系设备厂商AMAT、LAM、KLA对中国大陆的销售规模分别达101.17亿美元、62.94亿美元、41.97亿美元,占其总营收比重分别为37%、42%、43%,合计销售规模超过200亿美元 [2] - 2020年至今,美系半导体设备厂商对中国大陆的销售规模持续提升 [2] 国产设备发展现状 - 国内已涌现一批杰出半导体设备企业,包括上海微电子、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拓荆科技、华海清科、盛美上海、微导纳米等 [3] - 在去胶、清洗、刻蚀设备方面国产化率较高,在CMP、热处理、薄膜沉积领域近几年国产化突破明显 [3] - 在量测、涂胶显影、光刻、离子注入等设备领域仍较为薄弱 [3]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半导体自主可控产业链,重点标的包括:半导体设备领域的中微公司、北方华创、拓荆科技、华海清科、盛美上海、芯源微、中科飞测、精测电子;以及设备零部件领域的富创精密、江丰电子、珂玛科技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