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对马来西亚汽车行业或相关公司给出明确的投资评级 [12][13][14] 报告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为探索马来西亚汽车行业耐用塑料循环经济机遇,识别市场挑战并建议通过跨行业合作与政策干预来释放回收价值 [13][14][81][82] - 马来西亚汽车行业每年从报废车辆中产生约9.4万吨塑料垃圾,但收集率仅约20%,回收率仅32%,存在巨大供应缺口和回收潜力 [14][16][33] - 汽车行业塑料废料供应不足,难以支撑规模化回收工厂,因此开环回收(跨行业回收)比行业内闭环回收更具可行性 [51][52][81] - 欧盟拟议的新规要求新车辆中25%的塑料来自回收来源,其中25%必须来自报废车辆,这为马来西亚提供了出口再生塑料的机会,但也凸显了其本地闭环回收系统的薄弱 [66][76][82] 汽车行业塑料使用和废弃概述 - 2023年,汽车行业是马来西亚第二大非包装和耐用塑料使用部门,占全国塑料消费量的12% [18][20] - 塑料和复合材料占标准汽车体积的50%以上,按总整备质量计算占比约为10%至14% [27] - 全球汽车行业塑料使用量预计在2020年至2040年间以4.7%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27] - 马来西亚汽车行业产生的耐用塑料废物主要由聚丙烯(PP,23千吨/年)、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5千吨/年)、聚氨酯(PU,17千吨/年)和聚胺(PA,12千吨/年)组成,总计94千吨/年 [33][38][47] - 马来西亚在IFC全球耐用塑料回收市场机遇评分中排名第10位,在塑料废物获取方面排名第4,在报废车辆获取方面排名第15 [18][25] 汽车行业耐用塑料回收面临的挑战 - 关键挑战包括:缺乏正式的报废车辆收集系统导致80%的塑料废物未被收集;汽车制造商对再生塑料的本地需求低;非正规回收商主导市场,削弱正规回收商 [33][48][49][56] - 汽车行业有限的塑料废物供应(94千吨/年)无法满足商业化机械回收厂约30千吨/年的最小产能要求,阻碍了行业特定回收设施的发展 [51] - 再生塑料相对于原生塑料存在价格溢价,且缺乏强制使用再生塑料的法规,构成了经济障碍 [54] 全球提高汽车塑料回收的倡议 - 德国通过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建立了由废旧车辆共同管理办公室管理的中央系统,实现了高回收率,汽车粉碎残渣的回收率超过监管目标 [58][60][61] - 日本实施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体系,消费者在购买车辆时预付回收成本,由日本汽车回收促进中心管理回收过程 [53] - 欧盟预计在2025年6月就一项法规进行投票,该法规拟要求新车辆中25%的塑料来自回收来源,其中25%必须来自报废车辆,并目标实现30%的报废车辆塑料回收率 [64][66][67] - 汽车行业公司正探索将回收的一次性塑料(如rPET、rPA)用于汽车部件,商业化案例显示有替代高达12%乘用车耐用塑料的潜力 [70][73][74] 开发回收价值的机会 - 机会主要集中在三个行动领域:增强废物管理治理和制度框架、供应链相关使能因素、需求相关使能因素 [79][80] - 具体机遇包括:规范非正规回收商以提升可见性和回收实践;强制数据报告;建立中央实体监测和驱动循环性;开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收集系统;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79] - 跨行业合作的关键举措包括:设计和标准化跨行业塑料规格;探索化学回收技术处理混合塑料;开发综合收集和分拣基础设施 [80][83] - 实施汽车行业最低再生塑料含量政策,以驱动国内需求 [80]
马来西亚塑料循环系列:探索汽车行业的塑料循环经济机遇
世界银行·2025-10-10 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