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推荐 [5] 报告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新能源(风电/光伏/储能)、电力设备与AIDC等板块在技术突破、政策支持与需求释放等多重因素驱动下,呈现高景气度,产业链相关环节有望迎来量利齐升 [1][2][3][7] - 国产替代、新技术产业化、出海布局是核心投资主线,具备技术优势、供应链卡位能力及国际化视野的企业将深度受益 [1][2][3][7] 按目录分类总结 人形机器人 - 赛力斯凤凰与火山引擎签署具身智能业务合作框架协议,推动技术研发与场景验证闭环 [12] - 国内外企业加速布局,AI技术突破推动人形机器人量产落地,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需求强烈,市场空间广阔 [1][12] - 特斯拉链量产预期明确,马斯克预计2025年底数千台Optimus投入使用,2029或2030年达年产100万台;国产链紧跟,华为、宇树、智元等本体厂商积极布局 [13] - 灵巧手环节关注微型丝杠&腱绳复合传动技术,轻量化环节关注PEEK材料(可减重40%)及MIM工艺应用 [13][14] - AI大模型突破推动机器人进入具身智能新阶段,具备明确应用场景的公司有望率先兑现业绩 [15] 新能源汽车 - 2025年9月多家车企新能源销量环比向上,蔚来(34,749辆,环比+11%)、零跑(66,657辆,环比+17%)、小鹏(41,581辆,环比+10%)、小米(40,000+辆)单月销量破历史记录 [16][17] - 四季度传统销售旺季到来,动力电池需求提升;海外平价车型推出推动电动化率提升;动储领域景气度共振,锂电池及材料排产饱满,涨价趋势明朗 [2][16] - 固态电池等新技术趋于成熟,产业化落地将打开增长空间,看好设备-材料-电池环节 [2][18] - 六氟磷酸锂价格从5万元/吨涨至5.8万元/吨(涨幅超15%),行业供需紧平衡,头部企业排产饱满 [23] - 投资逻辑聚焦新技术(如固态电池、大圆柱、复合集流体)、全球化布局、二线电池厂突破及热泵/充电桩等细分领域机会 [18][19][20][22][23][24][25] 新能源 光伏 - 行业处于库存去化和产能去化拐点,供给端边际变化带来机遇;BC技术(如隆基Hi-MO 9组件效率24.8%、双面率80%)加速落地,成长空间可期 [32][35][38] - 颗粒硅凭借能耗优势(建设综合电耗降80%)、成本优势(现金成本28.17元/kg)扩大市场份额;钙钛矿进入GW级量产阶段 [33] - 欧洲户储库存去化结束,德国动态电价政策激活套利需求,户储渗透率仅21.5%,提升空间大;大储需求旺盛,2025年1-8月国内储能招标规模292GWh(同比+104%) [37][39] - 钨丝金刚线渗透率快速提升,当前市占率约80%;母线价格降至17.6元/km,龙头企业产能释放增厚盈利 [40][41][42] 风电 - 2025年1-8月风电项目核准规模约112GW,招标容量97.29GW;陆上风机价格企稳回升,不含塔筒中标均价达1653.5元/kW [44][49] - 主机环节迎盈利拐点:价格端陆风招标均价回升5-10%,成本端规模效应与技术降本支撑;出海加速,2024年风机出口5.2GW(同比+42%) [49][50][53][55] - 海风成长性强,欧洲2025-2034年海风年均新增装机12.6GW(为过去5年4倍);国内深远海项目储备充沛 [54][55][56] - 金风科技3GW风电制氢氨醇项目获备案,兴安盟绿氢制绿色甲醇项目气化炉工艺验证成功,绿氢需求预计2030年达500万吨/年 [4][28][30][31] 储能 - 欧洲储能市场迎政策与经济性双驱动,2024/2025年新增大储装机规模8.8GWh/16.3GWh(同比+79.6%/+85.2%),国内头部企业持续斩获订单 [3][27][39] - 国内独立储能收益结构多元化,2025年8月招标规模10.25GW/33.8GWh(容量同比+60%);储能电芯价格触底反弹,280Ah电芯均价回升至0.295元/Wh [39] 电力设备&AIDC - AMD与OpenAI达成战略合作,将部署6吉瓦AMD GPU;海内外AIDC景气度共振,液冷需求明确(如英伟达GB300服务器采用全液冷) [7][60] - 液冷赛道关注CDU、冷板、快接头等环节;SST(固态变压器)技术有望成为AIDC下一代供电方案,提升能效与可靠性 [60][61][65] - 特高压建设具备刚性需求,配网智能化、电力设备出海(欧洲、东南亚等市场)及AI数据中心电气设备需求增长 [61] - 国内液冷设备厂商有望跟随行业高景气度快速发展,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的企业将受益 [7][60]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周观察:机器人国产链持续推进,金风绿醇气化炉工艺验证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