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计算机行业周报:OpenAI宣布四大更新,OpenAI推出Sora2-20251013
华鑫证券·2025-10-13 14:33

报告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推荐(维持)” [1] 报告核心观点 - OpenAI 2025年开发者大会宣布重大战略更新,推动ChatGPT从“对话工具”向“执行平台”转型,旨在打造AI应用平台化生态 [3][6] - OpenAI发布四大关键产品更新:Apps SDK、AgentKit、Codex正式版,并开放GPT-5 Pro与Sora 2的API,显著提升AI应用开发效率与交互体验 [3][6][23][24] - Sora 2的发布标志着AI视频生成技术迎来“GPT-3.5时刻”,在物理模拟、画面一致性与音画同步方面实现突破,并推出移动端App重塑短视频社交 [4][31][34][35][37][38] - xAI接近完成200亿美元融资,用于扩建Colossus 2数据中心,部署30万块Nvidia GPU,反映AI算力基础设施需求强劲 [4][44][45] - AI算力板块持续看好,因模型迭代、开发者生态扩张(ChatGPT周活跃用户8亿、开发者400万)及基础设施合作(如OpenAI与AMD部署6GW算力)带来明确扩容信号 [6][46][57] 算力动态 - 算力租赁价格本周保持平稳,例如腾讯云A100-40G配置价格为5.73元/时,环比无变化 [14][16] - OpenAI在开发者日宣布四大更新:ChatGPT支持第三方应用(如Spotify、Canva)直接接入;推出AgentKit工具集;开放Codex通用访问;上线GPT-5 Pro、Sora 2等新API产品 [3][15] - Apps SDK允许开发者在ChatGPT内构建全屏交互应用,支持支付、登录等功能,打破应用壁垒 [16][17] - AgentKit提供可视化智能体构建平台,包含Agent Builder、Connector Registry和ChatKit三大工具,支持多维度评估智能体能力 [18][19] - Codex正式版实现自然语言控制代码开发,现场演示中通过语音指令完成相机控制与灯光调节,无需手动编码 [21][22] - GPT-5 Pro API开放,具备400k上下文窗口,输入定价15美元/百万token,输出120美元/百万token,较标准版高出12-15倍 [23] AI应用动态 - AI网站周流量数据(2025年10月1日-7日):ChatGPT访问量1374.0百万居首,Perplexity周访问量环比增长31.92%至53.11百万 [29][30] - 平均停留时长最长者为Character.AI(17分49秒),文心一言时长环比增长5.43% [29][30] - Sora 2实现物理模拟突破,能生成符合现实逻辑的动态场景(如人物投篮),支持多镜头连贯视频与音画同步 [31][34][35][37] - Sora App推出“Cameo”功能,用户可上传个人形象与声音,融入AI生成场景,开创沉浸式短视频社交体验 [31][38] - OpenAI为Sora 2构建安全框架,包括内容审核、肖像权保护及未成年人防护,并嵌入动态水印防滥用 [39] AI融资动向 - xAI新一轮融资总额200亿美元,含75亿美元股权融资(Valor Capital领投)和125亿美元债务融资(阿波罗等参与),资金通过SPV专项采购GPU后以5年期租赁形式使用 [4][44] - Colossus 2数据中心计划部署30万块Nvidia GPU(含55,000块Blackwell架构芯片),资本支出不低于180亿美元,配套建设发电厂(日均供电1千兆瓦)及污水处理厂(日均处理1300万加仑废水) [44][45] - 全球科技巨头加速算力投入:Meta签署290亿美元数据中心融资,甲骨文融资380亿美元,美国科技企业债券融资规模达1570亿美元(同比增70%) [46] 行情复盘 - 上周(2025年10月6日-10日)AI算力指数最大日涨幅1.39%,最大跌幅-3.02%;AI应用指数最大日涨幅0.78%,最大跌幅-3.19% [50][52] - AI算力指数中,通富微电涨幅13.52%居首,恒为科技跌幅-16.23%最大;AI应用指数中,深科技涨幅13.81%居首,华策影视跌幅-15.18%最大 [50][53][55] 投资建议 - 报告持续看好AI算力板块,因OpenAI开发者大会印证算力需求增长,模型升级(如GPT-5 Pro、Sora 2)及生态扩张(ChatGPT API每分钟处理80亿token)带来产业链扩容机会 [6][57] - 建议关注嘉和美康(临床AI落地)、亿道信息(与AI眼镜厂商合作)、迈信林(算力业务扩张)、泓淋电力(高速铜缆)、唯科科技(新能源业务高增)等公司 [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