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2025年10月13日港股市场出现回调,主要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特别是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实施100%关税及出口管制,但后续美方表态缓和对华关系,不排除"TACO"交易可能,市场情绪仍受压制[1][6] - 贸易摩擦扰动不改港股慢牛格局,未来港股创新高可能依赖三个方向:AI科技与新消费空间、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及定价能力提升、宽货币到宽信用传导及全球流动性改善[10] 市场表现总结 - 港股主要指数普遍回调:恒生指数下跌1.52%至25889.48点,恒生科技指数下跌1.82%至6145.51点,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下跌1.45%至9222.54点,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率指数微跌0.18%[6] - A股市场相对抗跌:上证指数下跌0.19%,沪深300下跌0.50%,万得全A下跌0.35%,红利指数微涨0.02%[6] - 港股市场成交活跃:大市成交额达4903.7亿港元,南向资金净买入198.04亿港元[1][10] 行业表现分析 - 领涨行业:有色金属板块上涨2.28%,轻工制造和基础化工均上涨0.60%[6] - 领跌行业:电子板块下跌2.66%,家电板块下跌2.37%,非银行金融下跌2.08%[6] - 概念板块异动:本地券商指数大涨17.08%,金融IC指数上涨7.96%,软件外包指数上涨5.18%;富士康指数下跌6.47%,智能家居指数下跌5.70%,智能终端指数下跌5.50%[6] 地缘政治影响 - 直接诱因:特朗普10月11日宣布对中国实施100%关税及出口管制,虽后续缓和表态,但市场情绪受冲击[1] - 板块传导:中美贸易摩擦风险上升导致资金从科技板块及依赖美国出口链的板块撤离,压制电子、家电等行业表现[10] - 避险情绪升温:伊朗与以色列冲突问题叠加中美贸易摩擦,推动黄金价格上涨,有色金属板块逆势走强[10] 港股未来展望 - AI科技与新消费:以日美经验为锚,AI科技与新消费未来仍有较大空间,有望带动港股市场上涨[10] - 南向资金影响力: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港股,边际定价能力上升,若中债利率在ERP模型中权重上升叠加国内低利率环境,将吸引更多资金配置港股[10] - 流动性支持:中国宽货币到宽信用传导中,若美国进一步降息改善全球流动性,且AI产业业绩兑现,将支持港股进一步上涨[10] - 政策效应:"反内卷"政策加速供给端出清,相关行业底部反弹后有望补齐牛市"短板"[10]
港股日评:“TACO”交易重现,港股修复缓慢-20251014
长江证券·2025-10-14 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