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零碳新纪元系列研究一:扩量提质,破局新生
长江证券·2025-10-14 23:03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看好丨维持 [12] 核心观点 - 风光新能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抓手,当前行业处于量质裂变的奇点,面临发电占比提升与消纳压力加剧并存的局面 [4][7] - 十五五期间新能源将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发展模式将从重规模转向重消纳、重效益,以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为核心 [7][49] - 电力体制改革将在促进新能源消纳中发挥基本支撑作用,储能、新业态和特高压将成为发电利用消纳的核心力量,绿色氢氨醇则有望成为非电利用放量的突破口 [8][10][111] 行业发展现状与矛盾 - 截至2024年底,中国光伏装机规模达886GW,风电装机规模达521GW,分别占全国发电装机总规模的26.4%和15.6% [29] - 2024年风电发电量达9968亿kWh,光伏发电量达8383亿kWh,合计发电量占比超过水电,成为第二大主力电源 [31][34] - 2024年电源投资规模约为电网投资的2倍,电网投资进度相对电源投资偏慢 [35][37] - 2025年上半年光伏全国利用率最低值为93.4%,风电为92.4%,消纳压力加剧 [43] - 新型储能利用指数持续低于50%(2025H1为48%),未能充分发挥消纳作用 [45][47] 发电利用:消纳核心路径 储能商业模式构建 - 电力现货市场提供电能量价差收益,2025年蒙西、山东、山西储能充放价差均在400元/MWh以上 [59][61] - 辅助服务市场化定价并提供良好回报,费用向用户侧疏导进一步提高效益,山西一次调频市场报价5-10元/MW,二次调频上限15元/MW [64] - 容量电价制度正在建立,山东储能容量补偿60元/kW·年,甘肃征求意见稿标准为330元/kW·年 [70][71] 新业态创新发展 - 国家支持绿电直连、就近消纳等新业态,虚拟电厂目标到2027年调节能力达2000万千瓦以上,2030年达5000万千瓦以上 [72][74] - 新型经营主体已超过4000家,电力市场经营主体数量由2016年4.2万家增至2025年97万家 [76][78] - 新业态本质特征为突出新能源本地化消纳属性和以荷定源的发展模式 [72] 特高压跨区消纳 - 2024年受端电网公司在省间交易中占据接近90%的购买量,为大基地项目提供较好保障 [80][82] - 跨省跨区远距离输电具备经济性,以送江苏为例,落地电价仍低于江苏燃煤基准价 [82] - 特高压输电价格可能实行两部制或单一容量制,有望提高项目经济性和利用率 [82][83] 非电利用:绿色氢氨醇突破 绿电成本下降 - 2025年光伏组件价格已降至0.1欧元/W以下,陆风风机招标价从2019年约4000元/kW下降至约1500元/kW [88][91] - 2025年上半年各省光伏现货平均价格低于200元/MWh,部分省份低于150元/MWh [89][95] - 当绿电价格接近0.1元/kWh时,绿氢价格有望接近10元/kg(基于4.9kWh/立方米电耗,3500h年运行) [92][96] 绿色氢氨醇应用拓展 - 绿氢合成氨已规划产能800万吨/年,占合成氨产能比重超10%;绿色甲醇已规划产能1000万吨/年,占甲醇产能比重近10% [97][100] - 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全球航运业净零排放框架,预计2027年3月生效,船用绿醇远期空间广阔 [103][104] - 基于能源可供性、经济性等综合评价,绿色甲醇为远期最佳船用清洁燃料,发展潜力最大 [108][109] 电力市场改革推进 - 2025年1月发布新能源全面入市政策,推动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建立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 [49][50] - 电力现货市场加快建设,2025年底前多数省份目标启动连续结算试运行或转入正式运行 [55][57] -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框架基本建成,未来将发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核心作用 [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