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融与信贷表现 - 9月新增社融35,338亿元,同比少增2,297亿元,但高于市场预期的32,686亿元[1] - 新增人民币贷款12,900亿元,同比少增3,000亿元,略低于市场预期的13,900亿元[1] - 三季度新增贷款同比降幅加速扩张,一、二、三季度同比变化分别为3.4%、-17.6%、-33.5%[6] 社融结构分析 - 新增实体贷款和政府债券是社融主要拖累,分别为16,080亿元(同比少增3,662亿元)和11,886亿元(同比少增3,471亿元)[2] - 表外票据和企业债融资提供支撑,新增规模分别为3,235亿元(同比多增1,923亿元)和105亿元(同比多增2,031亿元)[2] - 四季度政府债净发行规模预计显著低于2024年同期,拖累效应或放大[2] 信贷结构分化 - 企业短贷新增7,100亿元,创近十年同期新高;企业中长贷新增9,100亿元,略低于2020年以来同期均值10,393亿元[3] - 居民短贷新增1,421亿元,同比再降1,279亿元;居民中长贷新增2,500亿元,同比小幅提升200亿元,但仍处2015年以来同期低谷[3] - 表内票据融资新增-4,026亿元,同比少增4,712亿元[3] 企业融资行为 - 2025年1-9月企业综合融资需求累计同比增幅3,592亿元,较2024年全年的-37,879亿元明显改善[4] - 企业灵活使用短贷、票据、企业债等工具压降成本,对中长贷的诉求减弱[4] 居民需求与政策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年贴息比例1%)效果不显著,居民短贷数据依旧疲软[4] - 提振消费可能需要更强力的货币政策,如进一步放松房贷利率或降低存量利率[4] 存款结构变化 - 9月新增存款22,100亿元,其中居民存款新增29,600亿元,显著高于2021-2023年同期均值23,291亿元[5] - 新增非银存款-10,600亿元,弱于2021-2023年同期均值-3,375亿元,资金或从股市回流银行[5] 货币供应M1 - 9月M1同比增长7.2%,高于预期值6.0%;M2同比增长8.4%,与预期值8.5%基本持平[1] - M1高增可能受居民活期存款(新增2.96万亿元,同比多增0.76万亿元)和低基数支撑[7] - 2025年1-9月M1增量1.82万亿元,与2021-2023年同期平均值1.79万亿元接近[7] 存款活化问题 - 6-8月居民和企业定期存款增幅分别为6,843亿元和2,678亿元,均低于近五年同期均值[8] - 流失的定存未显著转化为活期存款,活期存款占比稳定在26-28%区间,资金或流向理财等替代产品[8] 政策展望 - 当前居民与企业需求亟需进一步"宽货币"政策,但央行是否重启买债或降准降息需观察通胀和GDP数据[9] - 三季度GDP主流预期为4.7%,若显著高于预期,"宽货币"节奏可能延后[9] 债市影响因素 - 债市短期受关税风波、债基赎回费落地预期、央行买债期待三重驱动,趋势处于混沌状态[9] - 在方向明朗前,谨慎情绪或持续占据上风[9]
9月居民存款回流,M1高增
华西证券·2025-10-16 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