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强于大市” [5] 核心观点 - 中美互征港口费将显著增加跨太平洋航线的运营成本,航运港口及货代企业的短期利润或将受到一定影响 [1] - 船公司可能通过征收附加费将部分成本转嫁给货主,中长期看,高成本将抑制贸易需求,导致跨太平洋航线货量下降 [5] - 为规避额外费用,可能催生经第三国(如越南、马来西亚)中转的“迂回贸易”,从而重构航线网络 [1][5] - 建议关注航运港口板块调整之后的机会 [1][3] 政策影响与成本分析 - 美国对中国船舶征收费用:由中国企业拥有或运营的船舶,每赴美航次征收每净吨50美元;非中国企业运营但由中国船厂建造的船舶,按每净吨18美元或每标准箱120美元择高收取 [5] - 中国对美国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将分阶段实施,2025年10月14日起按每净吨400元计收,后续逐步提高至2028年4月17日的每净吨1120元 [5] - 受中国特别港务费影响的“美国船舶”超3000艘,包括约430艘悬挂美国船旗或美国建造的船舶,以及按船东统计的约1273艘,再加上美股上市航运公司相关的1417艘 [5] - 受影响船舶在中国停靠的平均费用预计将达近200万美元 [5] - 赴美船队方面,以当前部署计算,2026年主要航运公司将被征收额外费用总额高达32亿美元,其中中远海运集团受影响最深,预计征费达15.27亿美元,占总体近半 [5] 行业格局与港口影响 - 国内主要对美港口(如上海港、宁波舟山港、青岛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可能因直接贸易量下滑而承压 [5] - 若“迂回贸易”兴起,主要港口可能作为区域枢纽承接来自东南亚的中转货物,部分抵消直航货量损失 [5] - 内贸港口(如唐山港)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5] 投资建议 - 重点推荐招商轮船、中远海特 [3] - 建议关注中远海控、中谷物流、中远海能、唐山港、青岛港、招商港口 [3]
中美互征港口费点评:跨太平洋航线运营成本或明显增加,“中转贸易”增加航线网络或将重构
中银国际·2025-10-16 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