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四季度AH配置展望:“共振”还是“跷跷板”
长江证券·2025-10-17 13:11

AH溢价率分析 - AH溢价率指数触及120的历史低位,打破过去三年130%-140%的中枢区间[20] - 溢价率收敛主因成分股扩容,9月调整后成分股数量增至244只(新增44只),行业权重中金融、能源占比下降[41][44] - 溢价率受流动性差异、投资者结构、税收政策影响,但不宜作为港股择时指标[5][39] 基本面比较 - 港股中报归母净利润增速下滑,恒生科技成分同比增速从2024年41.22%降至22.37%;A股全A净利润增速由负转正,创业板指增速从4.05%翻倍提升[52][57] - 2025年预期EPS增速:科创50(65.75倍)和创业板指(30.16倍)显著高于恒生科技(24.89倍)[67][68] - 港股营收增速同比由负转正,恒生科技修复弹性较大;A股业绩边际改善更强[55][57] 资金面动态 - 南下资金三季度成交额占港股总成交额超50%,近一年净流入非必需消费、金融、资讯科技、医疗保健行业均超1000亿港币[12][86] - A股流动性占优:7-8月两融交易活跃,新开户数265万户(同比增165%),证券结算资金余额同比增23%[77][80] - 居民存款增速与M2同比差收窄至1.0%(2022年6月以来最低),但资金流入理财规模更显著,前14大理财公司8月规模增2857亿元至25.02万亿元[73][76] 估值与配置性价比 - 恒生指数风险溢价(以中美无风险利率衡量)处于低位,外资配置性价比不足;恒生科技对南下资金风险溢价高于创业板指[12][100] - 预测市盈率:恒生科技(24.89倍)低于创业板指(30.16倍)和科创50(65.75倍)[68] - 港股成长板块(如生物科技、媒体)2025年盈利预期增速及上调幅度靠前[116][119] 四季度配置策略 - 建议均衡配置,从科技成长向消费、再通胀、红利板块切换,关注四中全会(10月)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政策窗口[7][106] - 港股红利板块因股息率息差优势吸引配置,优先顺序:AH两地上市→央国企→本地股[121][124] - 港股成长结构侧重软科技(应用软件占比超50%)、生物医药;A股成长以硬件制造为主,依赖流动性驱动[10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