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 [1] 报告核心观点 - 视频生成技术正从“概念演示”阶段迈向“准实时创作”阶段 [1] - 在付费分层与算力约束并存的背景下,视频大模型的商业化路径日趋清晰 [4] - 国内外模型生态差距正逐步收窄,竞争焦点转向算力储备、数据质量与产品细节打磨 [3] - 该技术演进将推动影视产业资源更精准地配置于核心价值环节,大幅压缩前期方案验证成本 [5] 模型性能横评总结 - 四款主流视频生成模型(Sora 2, Veo 3.1, 可灵, 即梦)生成速度普遍较快,平均仅需1至2分钟即可生成一段5秒视频 [1][2] - Veo 3.1在风格还原、构图意图及镜头语法理解方面表现最为准确 [1][2] - Sora 2在动态模糊、景深与材质反射方面的写实感最强,观感接近实拍,但其产品形态更侧重移动端竖屏信息流,导致横屏输出能力与画面清晰度相对偏向轻量化 [1][2] - 可灵与即梦在中文友好度与易用性上表现突出,与海外顶级模型的差距正在快速收敛 [1][3] 模型规格与生态比较 - Veo 3.1的API预览支持4/6/8秒短片,其Flow功能引入“场景续写”最长可延展至约1分钟段落,并支持16:9与9:16画幅输出 [7] - Sora 2的官方应用默认生成10秒竖屏视频,支持Portrait/Landscape切换,并提供“Cameos”功能可将用户形象嵌入视频 [7] - 可灵官方发布可生成时长至2分钟、1080p、30fps的视频,并在质量、稳定性与成本上持续迭代 [7] - 即梦作为字节跳动旗下平台,与剪映/抖音生态结合紧密,提供从文本到视频的一站式创作体验,会员配额适合高频产出 [3][7] 商业化与基础设施 - 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已公开表明,新一代高算力功能将优先面向付费用户开放,并可能对Sora 2等视频生成能力实施分级收费机制 [4] - 基础设施层面正经历“超级计算中心化”变革,以微软与OpenAI筹划中的“Stargate”百亿美元级超算数据中心为代表的大规模产业投资正在进行 [4] - 国际能源署预测,至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量或将翻倍至约945 TWh,其中AI推理是核心增长驱动力,这从成本端固化了视频生成服务的高溢价属性 [4] 对影视产业的影响 - 在广告、预告片、预视觉化等前期方案验证中,AI视频技术将大幅压缩勘景、实拍与特效制作的试错成本 [5] - 结合Veo 3.1等具备镜头级控制能力的工具,从剧本到样片的迭代周期有望从“周级”缩短至“小时级” [5] - 一种“低成本验证、高投入精制”的混合工作流变得可行:AI先生成低清晰度内容雏形用于审核试映,确认方向后再由传统制作管线进行高精度复刻与精修 [5]
四款视频大模型横评:从“概念演示”迈向“准实时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