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评级 - 6个月评级为买入(维持评级)[5]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中国中冶的矿产资源业务正成为其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铜价上行周期下,公司丰富的铜矿资源有望迎来价值重估[1][2][3] - 公司主业(工程承包)呈现企稳改善迹象,海外新签合同保持较高增长,且已充分计提减值释放风险[3][36] - 远期来看,两座待产的世界级铜矿投产后将显著增厚公司业绩,建议重视公司资产重估空间[2][3][42] 在产矿山运营总结 -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三座主要在产矿山实现营收28.2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1.2%,实现归中方利润5.5亿元,占公司归母净利润的17.8%[1][12] - 三座在产矿山在手资源量丰富:镍211.5万吨、钴21.9万吨、铜179.1万吨、铅31.4万吨、锌61.5万吨[1][17] - 2025年上半年主要产品产量为:氢氧化镍钴含镍15534吨(同比-1.9%)、含钴1435吨(同比-0.5%)、粗铜11562吨(同比+1.2%)、铅精矿含铅5029吨(同比+13.8%)、锌精矿含锌23331吨(同比+5.3%)[1][17] - 巴布亚新几内亚瑞木镍钴矿已形成年产镍32601吨和钴3300吨的能力,正在推进二期扩产[1][17] - 巴基斯坦杜达铅锌矿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实现铅锌资源量的翻倍增长[1][17] 待产铜矿资源与行业前景 - 公司拥有两座待产铜矿:巴基斯坦锡亚迪克铜矿(持股80%,铜资源量378万吨,平均品位0.302%)和阿富汗艾娜克铜矿(持股75%,资源量1236万吨,属世界级特大型矿床)[2][18][33][34] - 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全球精炼铜需求在2035年和2050年将分别达到3300万吨、3700万吨,而供给端到2035年将低于1900万吨,铜金属供需中长期存在显著缺口[2][21] - 铜矿供给端受矿石品位下降、成本上升和资源发现减少等因素影响,供应短缺预期强化,叠加国内外宏观政策积极信号,铜价有望延续上涨趋势[2][26] 主业经营与财务预测 - 2025年1-8月,公司新签合同总额6795.7亿元,同比降低18.2%,但降幅持续收窄,其中新签海外合同642.2亿元,同比增长8.9%[3][36]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计提资产减值+信用减值损失合计占公司总营收的1.5%,风险释放较为充分[3][36] - 报告维持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61.5亿元、66.6亿元、72.7亿元,对应每股收益(EPS)分别为0.30元、0.32元、0.35元[3][4] - 预计2025年矿产资源业务(3座在产矿山)贡献利润约11亿元,主业对应利润50.5亿元[42]
中国中冶(601618):从矿产资源看中国中冶重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