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政洞悉》系列第十篇:如何理解两项增量财政政策的影响?
光大证券·2025-10-18 17:26

两项增量财政政策 - 中央财政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5000亿元下达地方,主要用于补充地方财力、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及支持经济大省项目建设[3][4] - 提前下达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按60%上限计算,一般债额度4800亿元,专项债额度26400亿元,合计3.12万亿元[6] - 5000亿元结存限额预计以地方专项债形式推出,因已计入往年赤字,不直接扩大财政赤字[4] - 5000亿元债券供给释放速度可能较快,参考2022年经验或在年底前发行完毕,但本次用于化债占比不低,节奏可能稍缓并在年内平滑供给[5] 政策影响与市场意义 - 增加5000亿元政府债发行有利于提振社融表现,释放积极信号,因8月份开始社融增速见顶回落[5] - 政府债务扩张可能配合央行流动性对冲工具,如降准或增加逆回购,以稳定债券市场信心[5] - 提前下达的地方债限额主要用于接续次年1月份供给空窗期,实现地方债供给和项目资金需求的接续,不影响年内社融和流动性[6] - 政策性金融工具作为主要增量,规模5000亿元,可撬动投资1.5万亿元-2.0万亿元,审批和发行进度较快[7] - 2025年1-9月财政存款增加1.37万亿元,较2024年同期多增约6500亿元,叠加5000亿元结存限额中用于投资的部分(假设占比0-20%),潜在可用于投资的财政资金在6500亿元-7500亿元之间[7] - 财政增量政策配合政策性金融工具有助于缓和基建投资下滑势头,并提升市场内在稳定性,尤其在二十届四中全会前后国内市场有望回归平稳运行[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