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煤炭:南方高温及供给偏紧,煤价淡季超预期上涨
华福证券·2025-10-18 17:35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7] 核心观点 - 反内卷是手段,扭转PPI才是根本目的,8月PPI环比持平,煤价带动PPI环比企稳,PPI与煤价高度关联性决定着煤价要稳住,2025年煤价低点或为政策底,后续仍可期待更多供给端政策出台[5] - 考虑到需求端变化尚不明朗,煤价预计在波折中震荡上涨,配置层面仍以优质核心标的作为首要目标[5] - 在能源大变革时代,先立后破的政策导向和能源安全诉求下,煤炭或仍处于黄金时代[5] - 煤炭供给弹性有限:双碳背景下产能控制严格,安监与环保政策趋严挤出超产部分;供给呈现区域分化,东部资源减少及山西进入“稳产”时代,开采难度加大,国内产能进一步向西部集中,供应成本上升;焦煤开采难度加大,欠产或将成为新常态,资源稀缺性将体现更为明显[5] - 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的地位短期难以改变,宏观经济偏弱虽阶段性影响需求,但供给偏刚性及成本上升有效支撑煤价底部,煤价仍有望维持震荡格局[5] - 煤企资产报表普遍较为健康,叠加分红比例整体改善,煤炭股仍有比较优势[5] 投资建议 - 建议从资源禀赋优秀,经营业绩稳定且分红比例高或存在提高分红可能的标的维度把握投资机会,建议关注:中国神华、中煤能源、陕西煤业[6] - 建议从具有增产潜力且受益于煤价周期见底的标的维度把握投资机会,建议关注:兖矿能源、华阳股份、广汇能源、晋控煤业、甘肃能化[6] - 建议从受益于长周期供给偏紧,具有全球性稀缺资源属性的标的维度把握投资机会,建议关注:淮北矿业、平煤股份、山西焦煤、潞安环能、山煤国际[6] - 建议从煤电联营或一体化模式,平抑周期波动的标的维度把握投资机会,建议关注:陕西能源、新集能源、淮河能源[6] 本周行情回顾 - 本周煤炭指数大涨4.17%,沪深300指数小跌2.22%,煤炭指数跑赢沪深300指数6.39个百分点[14] - 年初至今煤炭指数微涨0.18%,沪深300指数大涨14.72%,煤炭指数跑输沪深300指数14.55个百分点[14] - 本周煤炭板块市盈率PE为16.8倍,位列A股全行业倒数第五位;市净率PB为1.36倍,位于A股中下游水平[15] - 本周涨幅前五名公司为:大有能源(+53.1%)、郑州煤电(+15.9%)、中煤能源(+11.7%)、陕西煤业(+8.6%)、兖矿能源(+7.1%)[21] - 下跌公司有:永泰能源(-5.2%)、广汇能源(-1.3%)、山西焦煤(-0.8%)、华阳股份(-0.1%)[21] 动力煤市场情况 - 截至2025年10月17日,秦港5500K动力末煤平仓价748元/吨,周环比+43元/吨(+6.1%),年同比-92元/吨(-11.0%)[3][30] - 截至2025年10月17日动力煤462家样本矿山日均产量为552.2万吨,环比-0.7万吨(-0.13%),年同比-22.6万吨(-3.9%)[3][38] - 截至10月16日,六大电厂日耗83.0万吨,周环比+1.2万吨(+1.52%);库存1394.3万吨,周环比-36.4万吨(-2.54%);可用天数16.8天,周环比-0.6天(-3.45%)[40] - 非电需求方面,截至10月16日,甲醇开工率87.4%(周环比-2.2pct),尿素开工率80.6%(周环比-5.0pct),仍处于历史同期偏高水平[3][45] - 库存方面,截至10月13日,动力煤库存指数为188.8(周环比+10.4点,+5.8%);秦港库存545.0万吨,周环比-96.0万吨(-14.98%)[3][50][56] 炼焦煤市场情况 - 截至10月17日,京唐港主焦煤库提价1710元/吨,周环比+80元/吨(+4.9%),年同比-200元/吨(-10.5%)[4][67] - 截至10月17日,523家样本矿山精煤日均产量77.9万吨(周环比+2.7万吨,+3.55%),年同比+0.7%;精煤库存205.4万吨(周环比+9.5万吨,+4.88%),年同比-21.1%[4][78][90] - 截至10月17日,日均铁水产量240.9万吨(周环比-0.6万吨,-0.24%),年同比+2.8%;焦化厂产能(>200万吨)开工率78.5%,周环比-1.8pct[4][86] - 甘其毛都蒙煤通关量15.3万吨(周环比+0.2万吨,+1.52%),年同比-4.7%[4][80] 进口煤市场情况 - 2025年9月,我国煤及褐煤进口量4600.3万吨,同比-3.3%,环比+7.6%;2025年1-9月进口量34588.5万吨,同比-11.1%[107] - 截至10月17日,全球发往中国煤炭发运量511.2万吨,周环比+36.9万吨(+7.8%),年同比-36.9%;到港量872.1万吨,周环比+261.6万吨(+42.9%),年同比-6.4%[98][103] - 分国别看,澳大利亚发往中国发运量120.6万吨,周环比+54.5万吨(+82.4%);印尼发运量304.0万吨,周环比-6.3万吨(-2.0%)[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