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看好丨维持 [12] 核心观点 - 复盘日本、英国和美国酒饮品类格局变迁,经济和行业成熟后品类多样化是必然趋势,波动减小并趋于杠铃化 [4] - 技术或创新变化引领20年级别的大变化,政策塑造10年级别的变化,文化和代际变化是长期内在变量,经济发展波动是趋势的加速剂 [4] - 烈酒化、小规模特色产品化等长期视角或不是绝对趋势,代际变化和女性饮用是风潮转变的关键点 [4] - 传统酒种通常有深厚的文化绑定,通过创新实现新增长或寻找出口机会可应对调整 [9] - 外来酒种破局主要通过文化渗透或创新饮用方式、营造潮流形象导入 [9] 日本酒饮品类格局演变 - 1945年前传统清酒和烧酒为主,清酒消费量占比下降至70%左右 [20] - 1945年-1980年啤酒消费量份额从1955年的32%左右提升至1980年的67.4%,威士忌份额从1960年的2.1%提升至1980年的5.3%,清酒份额从1955年的43.5%跌至1980年的23% [22] - 1980年-1990年烧酒与果汁、苏打水等调和喝法成为亮点,啤酒份额持续突破,威士忌份额下滑 [23] - 1990年-2005年烧酒消费量份额从1990年的5.9%提升至2005年的12.3%,发泡酒份额从1995年的2.2%提升至2005年的20.8%,第三类啤酒份额在2005年达到12% [24] - 2005年至今市场呈现杠铃结构,高端酒、小规模特色产品和便利驱动细分市场同时增长 [24] - 清酒产量从1928年小峰值的904万千升降至2023年的325万千升,但均价从1989年的135日元/L提升至2019年的630日元/L,CAGR为5% [29] - 威士忌在20世纪50-80年代和2008年后有两次快速成长期,三得利通过开设Torys吧和推广Highball饮用方式推动大众化 [33][36] 英国酒饮品类格局演变 - 1800年-1900年啤酒逐步替代金酒成为主导性酒种,苏格兰威士忌在19世纪下半叶开始扩张 [39] - 1900年-1945年啤酒份额提升,烈酒消费被抑制 [40] - 1945年-1980年啤酒占纯酒精消费量比例从1945年高点的84.8%下滑至1980年的58.7%,烈酒份额提升 [40] - 1980年-2000年啤酒份额进一步下降,伏特加成为消费主流,葡萄酒和苹果酒份额快速提升 [40] - 2000年至今市场高度细分和杠铃化,精酿品牌涌现,低无酒精啤酒增长 [41] - 苏格兰威士忌产量从1801年的1万千升提升至1899年的13.7万千升,1975年达到46万千升,出口额从1985年的10亿英镑增长至2024年的54亿英镑,CAGR为4.4% [45][46] - 伏特加通过中性易配的产品性质和鸡尾酒文化完成渗透,成为英国烈酒品类销量第一 [52][54] 美国酒饮品类格局演变 - 1850年-1920年啤酒占酒精消费份额从1850年的6.7%提升至1898年的55.1%,烈酒从89.5%下降至37.4% [59] - 1920年-1935年禁酒令期间烈酒份额显著提升 [59] - 1935年-1950年啤酒回到主流位置,份额恢复至禁酒令前格局 [60] - 1950年-1970年烈酒份额从1950年的37.7%提升至1970年的44%,伏特加销量从1950年的4万箱增长至1955年的400万箱,1967年成为第二大烈酒品类 [60] - 1970年-2000年淡啤推出后快速增长,2009年占美国啤酒销量的52%,伏特加在1976年超越威士忌成为最畅销烈酒 [61] - 2000年至今高端化驱动烈酒复兴,RTD爆发,消费呈现高端和大众双强的杠铃化趋势 [61] - 美国烈酒市场高端和超高端产品销量增速多数时间快于其他,2004年以来Super Premium和High End Premium产品增长显著 [72] 酒饮品类结构可复用经验 - 终局看品类多样化或是必然,经济和行业成熟后波动减小,趋于杠铃化 [77] - 技术或创新变化引领20年级别大变化,政策塑造10年级别变化,文化和代际变化是长期内在变量 [85] - 经济景气波动是品类变动的加速剂,经济良好催生新品类增长,经济衰退加速性价比趋势 [87] - 烈酒化、小规模特色产品化等不是绝对趋势,代际变化和女性饮用是风潮转变关键点 [86] 中国市场映射 - 白酒是传统烈酒核心品类,高端化水平较高,未来出海或成潜在第二增长极 [10] - 黄酒前期错失饮酒消费大升级机会,未来在高端化和年轻化两端或有补增长机会 [10] - 威士忌等外来酒种渗透,产品创新降度降价、餐饮带动自饮或是主要路径 [10]
饮酒思源系列(二十三):海外酒饮品类格局演变深度解析
 长江证券·2025-10-18 23: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