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南亚、中亚垃圾焚烧出海正当时
长江证券·2025-10-20 18:15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看好”,并予以“维持” [10] 报告核心观点 - 东南亚和中亚地区垃圾焚烧市场潜力巨大,正处于快速发展初期,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2][6] - 东南亚大部分国家垃圾焚烧处理比例长期低于10%,中亚地区截至2024年底尚无已投运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几乎100%依赖填埋,市场空间广阔 [2][6][19] - 东南亚主要国家人均GDP已接近或超过中国2010-2014年推广垃圾焚烧技术时的水平,经济条件已具备技术普及基础 [2][6][24] - 中国企业凭借技术、成本、管理经验和投融资等综合优势,在海外项目竞标中占据优势地位,已实现多个标杆项目落地 [2][7][31][34] - 垃圾焚烧被定位为确定性高且稳步增长的优质绝对收益赛道,短期东南亚是核心市场,中长期中亚将成为新增长极 [2][8][35] “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垃圾焚烧需求 -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与居民消费升级,“一带一路”沿线东南亚、中亚国家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呈现刚性增长,部分国家已进入爆发式增长期 [6][17] - 越南胡志明市作为东南亚特大城市,每天产生约9700吨垃圾,目前仅33%通过焚烧、堆肥和回收处理,其余67%进行卫生掩埋,计划将处理能力提升至1.05万吨/天 [6][21] - 印度尼西亚全国有343个垃圾填埋场在2024年4月被紧急关闭,超过35%的垃圾(总量高达1100万吨)未经处理直接流入河流和街道,政府计划在全国30个城市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 [6][21] - 如果按照未来50%焚烧新增产能、吨投资60万元人民币计算,印尼、泰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五国未来新增垃圾发电项目总投资规模分别约为582亿元、243亿元、200亿元、133亿元和117亿元 [22][23] 市场发展的经济基础 - 2024年东南亚主要国家人均GDP处于4000-10000美元区间:泰国7345美元,马来西亚约11867美元,越南约4717美元,印尼约4925美元 [6][24] - 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人均GDP相对较高,分别为14005美元、8572美元 [6][24] - 中国人均GDP在2010年试点垃圾焚烧时约4629美元,2014年全面推广时约7781美元,东南亚主要国家人均GDP已接近或超过该水平,为技术推广创造了经济条件 [6][24] 中国企业参与度与项目布局 - 2023年以来,不完全统计中国企业新签约海外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达十余个,合计产能接近2.7万吨/日,主要集中在越南、泰国、印尼、乌兹别克斯坦等核心区域 [7][28] - 中国企业已形成“东南亚深耕+中亚突破”的双轮驱动格局,在东南亚,光大环境、中国天楹等已有项目运行,康恒环境、旺能环境、伟明环保等加速布局;在中亚,军信股份、光大环境等率先进入 [28][31] - 具体项目案例包括:康恒环境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州(一期1400吨/天,二期1500吨/天)、印尼望加锡(1300吨/日)、乌兹别克斯坦(两个1500吨/日项目,总投资约29亿人民币)等多个项目 [28] - 部分公司通过参股或提供设备等方式参与海外市场,例如瀚蓝环境通过收购新增参股海外垃圾焚烧规模3300吨/日;三峰环境为越南塞拉芬垃圾发电项目(3×615吨/日)提供核心装备及服务 [31][33] 中国企业竞争优势 - 技术优势:中国垃圾焚烧技术已实现从引进吸收到自主创新,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4] - 成本优势: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垃圾焚烧产业链,全环节协同能力支撑了显著的成本优势 [34] - 管理经验优势:截至2024年底,中国已建成超1000座垃圾焚烧电厂,日处理能力达110万吨,庞大的市场规模为企业积累了海量的项目经验和成熟的管理体系 [34] - 国际投融资经验优势:中国企业可通过“投融资+建设+运营”的BOT模式为资金短缺国家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该模式已在乌兹别克斯坦、泰国等项目中成功应用 [34] 投资策略与推荐公司 - 短期来看,东南亚仍是核心市场,越南、泰国等国项目招标将持续释放,预计2025-2027年东南亚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 [8][35] - 中亚市场处于启动期,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的规划项目有望形成批量落地,成为中企新的增长极 [8][35] - 长期来看,随着中国企业技术标准的国际化输出和本地化运营能力提升,“中国方案”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与储能、数字算力等新业态融合有望开辟增值服务空间 [8][35] - 报告推荐行业龙头公司包括:瀚蓝环境、光大环境、伟明环保、永兴股份、绿色动力、军信股份、三峰环境、兴蓉环境、洪城环境等 [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