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政策导向 - 9月政治局会议强调“人民”与“公平”、“因地制宜发展”、“扩大高水平开放”、“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强化底线思维”等核心导向[1] - 会议将“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从改革开放板块独立出来,预示新规划对市场与政府关系将有针对性安排[13] - “高水平开放”提法关键,结合服务贸易主题学习,规划或重点丰富服务开放部署[13] 规划宏观框架 - “十五五”规划是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奋进的中间节点,需深化推进“十四五”并进行中期检验[3] - 为实现2035年经济总量比2020年翻一番,“十五五”和“十六五”阶段需保持年均约4.4%的经济增长水平[3] - 若2035年人均GDP目标达2.5万美元,则2025-2035年名义GDP增速需在4.1%-5.5%区间(汇率假设6-7)[21] 改革任务与重点 - 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300多项改革任务要求2029年前完成,涵盖经济体制、科技人才等15个关键领域[4] - 改革重点方向包括市场化改革、新质生产力培育、绿色低碳转型(非化石能源占比25%、单位GDP碳排降65%以上)及民生制度完善[28] 产业支持方向 - “新质生产力”培育仍是重点,规划将延续“新兴支柱产业”框架,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33] - 规划可能重点支持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40] - 具体行业或涵盖海洋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等[40] 近期政策动态 - 截至2025年8月底,中央政治局三次集体学习中,4月主题为“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37] - 国务院同期四次集体学习强调促进服务消费、科技消费(2月)、深化科技成果转化(4月)、加快服务贸易创新(8月)[37] - 两类增量资金已落地: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重点投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及5000亿元地方债务结存限额[53]
\四中\前瞻:新\五年\的新期待:\十五五\规划研究系列之四
 申万宏源证券·2025-10-20 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