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当前A股市场已进入牛市第二阶段,由基本面驱动,科技板块业绩率先释放,带动结构性行情爆发,随着宏观政策落地,基本面有望从“点状改善”向“全面扩散”演进 [4] - 报告指出本轮行情与1999年519行情高度类似,政策驱动与周期规律共同支撑市场反转 [4] - 从资金轮动效应看,当前正经历从盈亏平衡资金到踏空追涨资金主导的过渡期,指数平台强势震荡 [4] - 风格再平衡是牛市中期典型特征,四季度价值板块具备补涨潜力,可关注地产、券商、消费 [4] - 对于港股市场,中资定价权持续增强,流动性无虞,可关注医药、电商新催化 [4] 近期市场表现复盘 - 节后A股市场出现脉冲式调整,10月17日大盘单日跌幅创8月底以来最大,大盘、沪深300单日跌幅分别达到1.95%、2.26% [4][7] - 市场风格短期演绎高低切换,8月成长风格领涨,整体涨幅在10%+,9月大盘成长补涨势头明显;进入10月后,小盘成长、国证成长分别下跌6.28%、5.96%,中小盘指数整体跌幅都在5%以上,前期滞涨的价值风格逆势获得正收益 [4][7] - 行业层面,以6月23日为界,有色金属涨幅超过50%,通信、电力设备、电子涨幅超过40%,仅银行下跌5%;10月以来,YTD涨幅在10%以上的行业中,仅有环保、钢铁、有色延续上涨,全年涨幅倒数前4的行业均上涨 [4][20] - 港股市场9月以来“先扬后抑”,10月与A股类似演绎高低切,9月唯一下跌的恒生消费10月仅跌3.5%,相对扛跌,而10月以来唯一跌幅超过10%的恒生科技在9月上涨13.9% [4][25] - 资金层面,地缘脆弱性持续驱动外资流向中国资产,但被动外资整体流入速率较9月边际放缓 [4][34] 后续A股市场展望 - 报告通过三类资金轮动框架分析市场,认为当前正经历从盈亏平衡资金到踏空追涨资金主导的过渡期 [4][38] - 以2005-2007年牛市为样本,踏空追涨资金集中入场阶段指数累计涨幅超过180%,成交金额边际波动与指数走势高度同步,是推动牛市中段加速的关键力量 [41] - 从五轮牛市复盘看,踏空追涨资金的持续性与分布位置是决定牛市延续性与强弱的关键变量 [42] - 在流动性驱动的牛市中,对成长股基本面不敏感,ROE因子有效性有所降低;从终局估值看,若流动性是核心驱动力,成长股前向估值至少透支15%,当前A股科技未到达此水平 [4][60][67] - 风格再平衡下,四季度价值板块具备补涨潜力,可关注地产、券商、消费;明年仍可重点关注AI应用端表现 [4] - 基于2014-2015年牛市行业轮动规律,一段加速完成后,继续“追”领涨行业的赔率不佳,建议关注切换机会 [54][55] 后续港股市场展望 - 南向资金对港股边际定价能力增强,目前南向资金成交额占比约为50%,持仓占比21.3%(若考虑中资中介,则占比31.4%) [84][88] - 基于美债和中债利率框架对恒生指数目标价进行测算,在美债框架下恒指风险溢价创历史新低,估值创历史新高;在中债框架下风险溢价处于历史平均水平 [92][95] - 盈利方面,BF12口径下恒指、恒科整体EPS自2025年三季度开始持续下滑,但当前下滑幅度边际收窄;10月以来外资卖方上调营收家数(24家)显著低于下调家数(33家) [4][104] - 估值方面,恒生指数PE为11.6倍,略高于2010年以来75%分位数;恒生科技静态PE 22.1倍,处于近5年26.54%分位数,整体估值仍存抬升空间 [105][107] - 行业层面,创新药估值逻辑不同于新消费,投资者倾向于将临床数据外推,一次性将上市后商业价值贴现至当前股价,股价反应时序大幅前置;电商行业双11迎来催化,各平台大促周期持续拉长 [4][112][119]
策略观点:积跬步,行稳致远-20251021
国信证券·2025-10-21 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