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碳市场建设已进入扩容发展期,2025年3月全国碳市场首次行业扩围,新增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且密集出台碳足迹管理政策 [3][9] - 全国和试点碳市场中广东最为活跃,全国碳市场截至2025年10月20日累计成交量7.42亿吨,成交额504.61亿元,试点碳市场中广东省控排企业数量最多、交易量最大 [3][26] - 碳市场创新机制激发市场活力,如湖北建立“电—碳—金融”联动市场、北京细化配额回购原则、重庆实现“碳市场—碳抵消—碳普惠”联动机制 [3][4] - 广州碳交易所助力大湾区低碳发展,开发5种碳金融产品,收紧免费碳配额比例,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建设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碳市场建设:已进入扩容发展期 - 全国碳市场扩容,密集出台碳足迹管理政策,2024 - 2025年生态环境部等多部委出台多项政策,全国碳市场覆盖行业不断扩容,目前覆盖电力、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 [6][9] - 八大试点碳排放交易权管理办法修订,2024年5月起施行相关条例要求试点健全完善碳市场管理制度,各试点陆续制定碳排放、碳交易管理办法 [10][13] - 碳市场进入扩容发展期,经历了2011 - 2013年试点、2014 - 2019年建立总体框架、2020年至今全国统一碳市场上线及行业扩围等阶段 [15] - 《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提出四大措施,到2027年全国碳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到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17] 全国 + 试点碳市场:广东最为活跃 - 交易量/额方面,截至2025年10月20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7.42亿吨,成交额504.61亿元,临近年度履约期放量交易,以大宗交易为主,目前以免费碳配额为主 [26] - 碳价方面,2024年持续攀升,均价91.82元/吨,2025年1月1日至10月20日下跌,均价76.73元/吨,不同年份价格变化受政策等因素影响 [28][29] - 成效方面,2023年度配额清缴完成,排放强度大幅下降,2023年全国火电碳排放强度相比2018年下降2.38%,电力碳排放强度相比2018年下降8.78% [33] - 八大试点区域中,2024年广东省重点排放单位最多,全国碳市场与试点碳市场的碳价均有下跌,除天津外,从下跌幅度看,广东省下跌最多,北京市最少 [40] - 碳价/交易量方面,广东试点较为活跃,交易量上广东试点最活跃,碳价上北京最高,福建和重庆碳价较低 [44] 碳市场创新机制:激发市场活力 - 试点碳市场创新机制以湖北、北京、重庆为例,湖北建立首个省级“电—碳—金融”联动市场,北京细化配额回购原则,重庆实现“碳市场—碳抵消—碳普惠”联动机制 [46] - 湖北建立“电—碳—金融”联动市场,2024年5月相关方签署协同协议,背景是控排企业绿电部分未进行碳排放量抵扣 [50] - 北京细化配额回购原则,2024年3月、10月发布相关办法,明确可通过有偿竞价发放、回购等手段调节市场价格,背景是碳价波动与供需失衡 [53] - 重庆实现“碳市场—碳抵消—碳普惠”联动机制,2024年8月建立相关体系和平台,2025年5月平台吸引超370万人参与,搭建超30个低碳应用场景,超208家企事业单位注册,减排量登记管理约200万吨 [56] 广州碳交易所:助力大湾区低碳发展 -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发展历程丰富,从2009年挂牌运营到2023年发布碳中和登记平台等,不断发展进步 [59] - 广东碳市场政策形成“政府主导 + 市场运作 + 公众参与”的协同减排生态,以市场机制为核心,创新碳金融工具,以碳普惠为补充 [60] - 成交额/量方面,广东碳市场成交额下降,主要因履约时间推迟降低配额购买需求,随着全国碳市场覆盖行业扩大,试点碳市场交易量将逐步下降 [67] - 碳价方面,2023年后碳价开始下降,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履约时间推迟,导致碳价有所下降 [71] - 广碳所开发5种碳金融产品,碳配额回购交易金额和交易量最多 [72] - 推动互联互通,建设大湾区碳市场,广碳所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建设,与多方机构合作,开展多项研究和项目 [76] - 碳普惠方面,横琴粤澳合作区“琴碳星人”小程序鼓励个人通过打卡低碳行为获得碳积分兑换礼品等,已推出多个低碳生活场景和积分激励方式,吸引多家企业入驻 [81][83]
碳市场系列研究报告之四:中国碳市场:市场扩容,创新产品激发市场活力
申万宏源证券·2025-10-22 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