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银行视角看年内“双降”
天风证券·2025-10-22 22:43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并维持该评级 [7]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从银行资产负债配置行为视角看,年内降准有一定可能性,可能在12月落地,但降息的必要性不大 [2][13] 央行注入中长期资金的必要性 - 2021年以来平均每6个月开展一次全面降准,目前距离上一次降准已5个月有余,按历史规律预计第四季度降准落地较为合理 [2][14][16] - 截至2025年9月末,中期借贷便利和抵押补充贷款工具余额已突破11万亿元,加剧了银行司库流动性滚动续作难度和净亏损压力 [2][20][21] - 银行负债端主动降低久期明显,存款增量平均久期从2023年上半年的1.80年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11年,且9月M1增速提升至7.2%,存款活期化趋势显著 [2][27][28][29] - 需要通过降准未雨绸缪应对2026年开门红的资产负债缺口压力,手工补息整改后每年第一季度银行资产负债缺口会超季节性恶化 [3][36][37] 年内下调LPR的必要性 - 近5年来,11-12月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的概率较低,2020年以来的12次下调中仅有1次发生在11-12月 [4][38][39] - 第四季度是信贷小季,金融机构第四季度信贷增量占比已从2021年的16%降至2024年的11%,通过LPR下调刺激11-12月信贷投放意义不大 [4][40] - 当前更倾向于采取财政贴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方式进行变相降息,2025年5月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下调25个基点,幅度比LPR更大 [5][41] - 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最大痛点在于资产再配置压力,存量对公贷款与3.1%的新发贷款利差维持在10-70个基点,若再度下调LPR会加剧资产到期后的再配置压力 [5][42][46] 存款降息的必要性 - 自2025年5月大行和股份制银行集体下调存款挂牌利率以来,目前暂无开启新一轮下调的迹象 [6][45][48] - 受益于2022-2023年吸收的大量2-3年期高息存款陆续到期,银行负债成本大幅改善,测算显示2025年下半年高息存款到期仍将改善负债成本4个基点,此趋势或将延续至2026年 [6][51][52] - 相较于其他主流金融资产,目前各期限存款利率皆缺乏投资吸引力,若年内再度降息可能加剧一般性存款脱媒压力,不利于资金面平稳跨年 [6][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