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市场整体呈现趋势不明的震荡格局,股债两市均缺乏明确方向,成交额显著缩量至1.69万亿元,创8月6日以来新低,反映投资者观望情绪浓厚 [1][2] - 商品市场出现剧烈风格切换,贵金属板块遭遇历史级回调,而"反内卷"主题工业品在资金回流推动下普遍修复,市场资金在宏观避险与产业政策逻辑间快速轮动 [6][8] - 债市定价逻辑频繁变动,利率波动幅度有限,投资者方向判断纠结,胜率与赔率双低,不适合重仓方向性交易 [4] 权益市场分析 - 万得全A下跌0.38%,成交额较昨日缩量2024亿元,港股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分别下跌0.94%和1.41% [1] - 市场筹码在6230点附近形成密集峰,9月15日之后进场的筹码面临进退两难局面,卖盘期望更高价格而买盘期望更低点位,导致缩量震荡 [2] - 南向资金净流入100.18亿港元,中国海洋石油净流入14.25亿港元,中芯国际、腾讯控股分别净流入6.42亿和3.09亿港元 [1] - 放量将成为市场选择方向的关键信号,若放量大涨则筹码峰可能成为支撑位,若放量大跌则意味着卖盘放弃坚守 [2] 商品市场动态 - 贵金属板块遭遇重挫,伦敦金日内暴跌6.3%创12年最大单日跌幅,现货白银大跌8.7%创4年最大跌幅,沪金、沪银分别收跌3.92%和3.86% [6] - "反内卷"品种普遍修复,碳酸锂、焦煤领涨1.63%和1.43%,纯碱、氧化铝、焦炭等录得1%-1.5%涨幅 [6] - 资金流向出现背离,贵金属板块资金净流入66亿元,同时工业品板块获得资金回流,碳酸锂吸引超9亿元资金流入,原油、沪铝、焦煤等品种分别吸引5-6亿元增量资金 [6] - 碳酸锂基本面边际改善,受益于"金九银十"旺季需求及年底新能源车购置税退坡预期,供给端现货偏紧库存持续去化 [7] 债券市场表现 - 利率债呈现涨跌互现,10年、30年国债活跃券收益率分别上行1.7bp、2.1bp至1.77%、2.20%,各期限利率波动幅度多在1bp以内 [4] - 债市定价逻辑三日内轮动关税2.0风险偏好变化、双降预期、监管调整等多重变量,反映市场缺乏主心骨 [4] - 投资者倾向于依赖高票息资产应对迷茫期,长久期或低评级的二永债、城投债表现更优 [4] - 10年国债税收利差由昨日7.3bp收敛至6.3bp,随着新券活跃度提升存在进一步弥合可能 [5] 行业与品种表现 - 光伏设备指数下跌1.68%,但自7月1日以来上涨40.55%,多晶硅期货下跌0.55%,7月以来上涨50.70% [13] - 锂电池指数下跌0.92%,7月以来上涨47.11%,碳酸锂期货上涨1.63%,7月以来上涨22.44% [13] - 黑色系需求端出现边际回暖,建筑工地资金到位率升至春节以来高位,房建项目资金到位率创9个月新高 [7] - 多晶硅仍承压于过剩格局,预计2025年国内产量同比下滑27.3%,但相较需求仍显宽松,全年或累库约2万吨 [7]
资产配置日报:趋势难寻-20251022
华西证券·2025-10-22 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