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方法论系列一:重新审视美林时钟和货币信用模型
 浙商证券·2025-10-23 13: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核心观点 货币信用模型在特定历史时期大类资产配置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但伴随经济发展模式内在变革,新时代需要以全新的思维方式和投资框架看待债券市场与权益市场新行情,与时俱进不断革新方能提高投资胜率[1][3][31] 根据相关目录总结 美林时钟 - 美林时钟是进行大类资产配置的典型框架,基于增长、通胀两个维度将宏观经济划分为四个象限,可灵活进行大类资产配置[1][10] - 美林时钟优点是模型形式简单,仅通过增长、通胀两因素就能对大类资产价格趋势形成相对准确判断,在欧美市场回测结果较准确,但实际应用存在局限,如数据频率低且有滞后性、难以准确把握周期拐点[11] - 自2012年后中国经济增长和通胀周期性显著减弱,经典版美林时钟出现“水土不服”问题[13] 中国版美林时钟——货币信用模型 - 货币信用模型沿用美林时钟两因子划分宏观经济周期的底层逻辑,从货币及信用两个维度划分经济,对应美林时钟四个阶段,不同阶段股债商市场表现不同[2][15] - 美林时钟资产定价逻辑是自上而下的宏观逻辑,货币信用模型以信用周期映照宏观经济冷热,引入货币周期考虑流动性因素,两者资产定价逻辑有区别[2][22] - 中美投资环境差异使两者适用性不同,美林时钟接近价值投资,与欧美成熟资本市场契合,货币信用模型兼具价值与估值视角,更适应国内投资氛围,如对2015年权益市场行情解释能力更强[23] - 近年来货币信用模型适用性减弱,原因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变化,2008年转向投资驱动模式,信用周期成核心变量之一,2020年房地产业经营模式变革、投资约束增加,消费取代信用周期成观测经济景气重要指标[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