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投资评级 - 互联网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6] 核心观点 - 2025年双十一大促呈现三大核心趋势:大促时间线持续拉长、闪购成为电商大促新的履约方式、AI在电商场景的落地应用进一步加快[1] - 平台与商户通过主动让利刺激需求增长,各平台对份额的竞争仍延续激烈[2] - 淘宝和京东闪购业务首次加入双十一,远近电商结合打造新型消费场域[3] - AI+电商工具频出,平台从政策让利转向技术降本,更注重经营与利润结构的平衡[4] 活动时间与周期 - 2025年双十一活动周期较2024年进一步拉长,淘天/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小红书活动时长分别为31天/37天/30天/34天/36天/32天,除抖音外均较2024年增加[9] - 大促周期延长反映双十一与日常促销边界模糊,优惠措施更具普遍性和持续性[10] - 预售制度方面,淘天和快手保留预售制度,预售期时长约10天[9] 折扣力度与用户权益 - 折扣玩法简化,天猫和小红书2025年放弃普适性跨店满减,改为一件立减等玩法[2][12] - 京东和拼多多维持300减50和200减30满减折扣,理论折扣约83折/85折[12] - 官方立减逐步取代跨店满减成为主流,淘天/抖音/小红书设官方立减85折活动[13] - 核心会员权益加码:淘天88VIP数量在1QFY26达5300万,同比双位数增长,2025年发放至多1350元无门槛9折券[14];京东PLUS会员2025年发放合计1000元优惠券,理论折扣扩大至9折,较2024年加码[15] 闪购业务发展 - 闪购首次加入双十一,淘宝闪购实现即时零售与远场电商协同,支持品牌线下门店就近配送,2025年尝试此合作模式的品牌达千量级[3][16] - 京东联合超300万餐饮、即时零售及酒旅商家参与活动,设立35万元激励奖金池,提供最高10%返利[17] - 闪购带动平台用户活跃度提升:淘宝周度DAU从4月初3.7亿升至10月初4.1亿(同比+10%),用户总时长从472亿分钟升至535亿分钟(同比+6%);京东周度DAU从1.2亿升至1.5亿(同比+35%),用户总时长从149亿分钟升至198亿分钟(同比+52%)[20] AI+电商应用 - 2025年为首个AI全面落地的天猫双11,AI从流量分发、消费者体验和电商经营三方面服务用户及商家[38] - 淘宝推出多款C端AI工具:AI助手、AI万能搜、拍立淘、AI试衣、AI清单等,覆盖从需求识别到决策的全流程[39][40] - 商家侧AI工具成效显著:阿里妈妈AI美工月均生成2亿张图片和500万个视频,商品点击率提升10%;AI客服"店小蜜5.0"帮助商家日均降本约2000万元,带来1912万元GMV增量[42] - 京东推出智能客服"京小智5.0",转人工率降低28%以上,售前咨询转化率提升37%;数字人直播观看人数突破1700万,带动GMV超7亿元[43] 商家扶持政策 - 平台降低入驻门槛:京东推出"0元试运营",约90%类目运营支持服务费率降至0%;小红书对新商家实行评分豁免及前100万元交易额佣金减免[31][32] - 免佣政策收缩:淘天和抖音2025年未延续2024年"大促免佣""店播免佣"等让利政策,显示平台更注重利润结构平衡[33] - 平台投入资源扶持:天猫双11期间投入至少10亿流量补贴;京东投入20亿红包及亿级流量,推出"登月计划"提供专属流量池[34] 平台战报表现 - 天猫双十一开售首小时,35个品牌成交破亿,1802个品牌成交翻倍,破亿品牌数、成交翻倍品牌数、活跃用户数均超去年同周期[45] - 闪购增长强劲:首日淘宝闪购多个重点品类实现2倍同比增长,咖啡订单同比增长800%,超市便利订单同比增长670%[45] - 远近场融合成为推动淘天双11成交额的新动能[45]
双十一大促:闪购与AI成为新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