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为“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是“十五五”规划的核心战略,旨在通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并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4] - 科技成长板块,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十五五”期间的重点投资方向,A股科技牛行情有望延续[10][12] - 中国的产业政策呈现清晰的阶梯式升级路径,从“十二五”的培育发展到“十四五”的成为核心支柱,为科技产业提供了持续的政策支持[4][5][6] - “工程师红利”是驱动中国科技产业长期发展和A股科技行情的关键优势[12] “十五五”规划战略部署 -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根本目标是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4] - 战略路径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4] - 具体任务包括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4] - 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4] -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4] 中国产业政策演进路径 - “十二五”时期政策重心在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旨在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4] - “十三五”时期政策强调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推动具体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标志着新兴产业进入精细化深耕阶段[4] - “十四五”时期新兴产业成为驱动未来的核心力量,规划明确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并推动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5][6] 市场行情与中长期主线 - “十二五”规划阶段(2011-2015年):成长与价值交替,城镇化率从2000年的36.2%升至2015年的56.1%,催生基建与消费需求,金融、地产及消费品板块受益[7] - “十三五”规划阶段(2016-2020年):成长驱动型资产领跑,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2020年达到54.5%,网民规模从2015年的6.88亿跃升至2020年的9.89亿,移动互联网新经济崛起[8] - “十四五”规划阶段(2021-2025年):科技引领型强势崛起,半导体进口额长期近4000亿美元/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21年的352万辆井喷至2023年的949.5万辆,人工智能等领域国产技术突破[9] 新兴产业与投资方向 -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路径,“8+9”新产业(8大新兴产业和9大未来产业)是“十五五”重点投资方向[10] - A股战略性新兴产业总市值达到36万亿元,相关上市公司占A股数量、总市值的四成左右[10] - 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六大行业是医药生物、电子、计算机、机械设备、电力设备、基础化工,大部分属新质生产力领域[10] - 相关公司主要分布在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其中创业板占比30%,科创板占比25%,北证占比7%,三者合计占比62%[10] - 未来产业主要包括未来信息、未来制造、未来材料、未来健康、未来空间等6大方向,共29个细分领域[10] 工程师红利与科技前景 - “工程师红利”是“十五五”期间A股科技牛主线的重要线索,是驱动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抓手[12] - 中国处在“工程师红利”的冠军区,技术驱动因素在经济增长中充分体现,科技驱动下A股潜力有望中长期引领全球市场[12] - 2026年乃至“十五五”期间,A股科技牛行情有望延续[12]
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
 国信证券·2025-10-23 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