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如买入、增持等),但提出了具体的投资建议,即“关注国盾量子”[4] 报告核心观点 - 量子计算处于早期技术攻关阶段,量子纠错是影响其进程的关键,预计未来5到10年可能出现实质性进展,美国和中国在该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4] - 中国在基于QKD(量子密钥分发)的量子安全领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全球专利数量占比优势显著[4] - 量子测量(量子精密测量)产业进入多元化发展周期,应用场景丰富,但不同传感器的成熟度存在差异[4] - 量子科技是衡量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领域,国盾量子作为中国唯一上市的量子科技公司,业务覆盖量子计算、量子安全和量子测量,是中科大量子科研团队的核心技术孵化平台[4] 量子计算部分总结 - 量子计算已成为最具颠覆性的前沿技术之一,其强大算力基于量子力学的干涉和纠缠原理,例如一台100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的复杂程度,所需经典比特数量比地球上的原子数量还多[9] - 量子纠错是实现量子计算全部价值的关键,目标是将易受噪声影响的物理量子比特通过软件和硬件结合,构建成高可靠性的逻辑量子比特[12][13];2024至2025年初,谷歌、中国科大、微软、亚马逊等公司在量子纠错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例如亚马逊的Ocelot芯片架构有望将纠错成本降低高达90%[19] - 量子计算呈现超导、离子阱、中性原子、光量子、硅半导体等多元化技术路线并行发展的格局;超导路线在论文和专利数量上表现最为突出,全球专利申请量为9380件,授权量为3976件[22][23];各路线关键指标发展不均,路线收敛短期内不确定性较大[24][27] - 全球量子计算实力方面,美国和中国在科研论文数量上遥遥领先,分别为5430篇和4813篇,但中国篇均被引频次(19次)显著低于美国(38次)和澳大利亚(41次)[49];专利来源国中,中国和美国占比分别为39%和28%[49] 量子安全(量子通信)部分总结 - 量子安全是为应对量子计算对现有密码体系的威胁而提出的概念,主要实现路径包括基于数学的抗量子计算密码(PQC)和基于物理的量子密钥分发(QKD)[59][72] - QKD技术基于量子物理原理(如单量子不可分割、测不准原理),具备信息论安全性,即使攻击者拥有无限计算资源也依然安全[78][80];中国在该领域技术领先,全球专利排名前千位的申请人中,9家中国机构的专利数量约占前10位申请人专利总量的93%[107] - QKD市场规模增长潜力巨大,预计将从2024年的2.69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的23亿美元,并在2033年达到91亿美元[110] - 中国已建成以QKD技术为核心的较完整量子保密通信产业链,并初步建成国际领先的量子安全密钥基础设施雏形,国家广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地面干线总里程超过10000公里[91][103] 量子精密测量部分总结 - 量子精密测量利用量子状态对环境的高度敏感性,旨在提升对时间、位置、加速度、电磁场等物理量的测量精度[4] - 该产业已进入多元化发展周期,具有应用场景丰富、产业化前景明确等优势,但不同物理量对应的量子传感器成熟度存在差异[4]
量子革命:量子科技的现状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