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此举旨在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增强国债金融功能、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定价基准作用,并增进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同 [5] - 央行重启操作的主要背景是当前债市整体运行良好,前期积攒的风险已明显释放,此举有助于为债券市场重新注入强心剂,利好债市做多信心凝聚 [5][6] - 预计央行此次操作将更为审慎,可能采取“买短”并配置一部分“中长债”的方式,短期可能带来利率一次性脉冲性下行利好,中长期则更多起到增强长端利率“上顶”的作用 [6] 事件回顾与操作背景 -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央行随后在2024年8月正式启动国债买卖操作 [5] - 2024年启动操作的三点考量:一是调整收益率曲线形态,减缓长端利率过快下行趋势(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024年8月2日分别下行至2.13%及2.35%,较2023年末下行43和48BP);二是缓释债券市场风险,应对机构行为一致性和潜在负反馈赎回潮;三是作为替代MLF等传统流动性工具的需要,优化基础货币投放 [5] - 2025年初,鉴于国债利率处于较低点位、政府债券市场供不应求及稳汇率需求,央行暂停了国债买卖操作 [6] 当下重启操作的原因 - 债市运行环境改善:三季度权益市场赚钱效应累积,市场风险偏好提升,股债跷跷板效应明显,国债收益率快速上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年初的1.61%上行至2025年10月27日的1.84%),前期利率快速下行积攒的风险已明显释放 [6] - 体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发力:利率中枢上移导致财政付息支出压力加大,近期财政已新增5000亿元政府债限额,预计2026年财政政策将继续靠前发力,重启操作有助于支持实体经济并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6] - 减少债券市场单边变化风险,稳定债市利率运行:受股债跷跷板效应、公募基金销售新规等潜在利空及四季度资金面季节性波动影响,利率存在上行压力,央行提前重启可增强政策灵活性,稳定市场 [6] 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 有助于为近期情绪偏谨慎、缺乏明确主线的债券市场重新注入强心剂,利好做多信心凝聚 [6] - 操作方式预计将更为审慎,以“买短”和配置一部分“中长债”为主,“卖长”的必要性相对不大 [6] - 市场影响方面,短期可能带来利率一次性脉冲性下行利好;中长期看,短端利率确定性更高,对长端利率而言,操作更多起到增强“上顶”的作用而非“拓底” [6]
央行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点评:央行重启国债买卖,债市做多信心增强
财信证券·2025-10-28 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