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当前是长线资金收集红利价值筹码的难得窗口期,预计PPI将于2026年1月回升至0.1%,其转正将驱动上市公司EPS修复,成为牛市新驱动,周期红利业绩有望迎来修复 [1] - 在剩余流动性推升小盘成长风格的背景下,红利资产因短期业绩承压而估值处于低位,反而为筹码收集提供了机会 [2] - 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展现出显著的高股息、低估值特征,且长期收益优势明显,成分股业绩表现优于港股整体 [11] - 景顺长城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ETF(520990)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布局港股央企红利板块的投资工具 [7][11] 宏观策略与市场环境 - 预计PPI将于2026年1月回升至0.1%,随着PPI转正,EPS修复将成为牛市新驱动,上市公司业绩有望在今明两年持续回暖 [1][12] - 参考2015-2016年经验,PPI转正后市场风格转向红利占优和大盘股占优,若PPI在反内卷政策推动下于2026年初回正,红利风格的相对收益有望修复 [1][12] - 过去一年货币政策先行宽松导致小盘成长风格短期占优,这恰好为红利价值提供了筹码收集窗口 [2][17] - 南向资金加速入场,2025年前9个月净流入达11675亿港元(2024年全年为8079亿港元),主要流向银行、保险等高股息板块 [21][23] 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投资价值分析 - 截至2025年10月27日,该指数股息率达5.9%,显著高于恒生综合指数的2.9%以及A股主流红利指数(中证红利4.3%、上证红利4.2%) [3][25] - 估值层面,该指数市盈率为9.1倍(市净率0.9倍),低于恒生综合指数的13.2倍(市净率1.2倍),与上证央企红利的9.2倍(市净率0.9倍)接近 [3][25] - 指数行业分布聚焦周期板块,石油石化权重最高为29.1%,其次为通信22.0%、交通运输13.0%、煤炭12.6%,编制方式限制了金融、地产板块权重 [4][28][30] - 指数成分股以大盘股为主,总市值1000亿港元以上的公司占比达30%,500-1000亿港元公司占比30% [28][33] - 前十大重仓股包括中国石油股份(权重11.2%)、中国移动(10.6%)、中国神华(10.0%)等能源、通信行业头部央企 [28][35] - 长期收益优势明显,自2017年初至2025年10月27日,指数全收益累计涨幅达136%,接近恒生高股息率R的149%,显著高于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率R的67%和恒生指数R的65% [5][36][38] - 指数年化夏普比率为0.54,风险调整后收益表现优于同类港股指数 [36][40] - 成分股长期业绩优于港股整体,2015年以来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均值为12.8%,高于全部港股均值的4.6% [6][42] - 过去10年指数股息率均值为5.4%,显著高于恒生综合指数均值的3.3%和恒生指数均值的3.4%,且近年股息率中枢已大幅提升至6-8%区间 [6][42][46] - 过去10年指数非金融成分股的自由现金流/EBITDA比例均值为31%,高于港股非金融均值的22%,显示其高自由现金流特征 [6][42][48] 投资工具:景顺长城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ETF - 景顺长城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ETF(基金代码520990)成立于2024年6月26日,主要投资于标的指数成分股 [7][49] - 该基金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最小化,旨在获得与标的指数收益相似的回报,为投资者提供布局港股央企红利板块的工具 [7][49][51] - 基金管理人为景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截至2025年9月30日,其在管公募产品规模为6719亿元 [50]
红利价值筹码收集期——景顺长城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ETF投资价值分析
华创证券·2025-10-29 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