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化债策略:如何深度挖掘中低价转债做类底仓?
财通证券·2025-10-29 20:18

核心观点 - 报告提出“化债策略”作为资产荒背景下可转债市场的投资思路,该策略核心是博弈转股意愿较强的中低价转债发行人通过主动规划促转股,最终实现强赎退市,从而获取当前转债价格与未来强赎价格之间的确定性收益空间 [4] - 策略本质是反向定价转债的强赎成功率,通过更左侧的布局时间,以更低价格入场,用时间换取更大的收益空间,并建议筛选一揽子具备化债属性的转债充当类底仓资产 [4] 转债退市特征分析 - 从2018年以来退市的492只转债看,转股是主要退出方式,其中通过强赎促转股退出的有409只,占比高达83.13% [10] - 以债的形式还钱退出的转债有52只,其中还钱比例超过50%的有23只,另有8只转债因正股退市、重组、违约等原因异常退市 [10] - 近两年转债市场老龄化,强赎触发对下修的依赖度提高,2024和2025年强赎退市的转债中,曾提议下修的标的占比明显提升 [11] - 行业特征上,银行、食品饮料行业的转债自2018年以来未曾提议下修,而非银金融、建筑材料、钢铁、煤炭等周期性行业转债下修后促转股难度仍较高 [14] 化债策略定义与市场背景 - 化债策略主要针对强赎线以下的中低价转债,核心是发行人为了促转股而主动推进的组合规划 [4] - 策略收益来源于当前转债价格与未来触发强赎时价格的差值,2018年以来强赎退市转债在公告强赎前10个交易日的平均价格为148.25元,2025年该平均价格略有下降,为146.34元,价格主要集中在135-155元区间 [25] - 当前转债市场老龄化加剧,在市可转债平均剩余年限仅2.8年,而2024年和2025年强赎退市转债的平均剩余期限分别快速压缩至1.49年和1.70年,剩余促转股难度较高的标的越来越多 [18] - 2024年9月24日后,随着权益市场情绪反转,发行人下修意向从被动规避还钱转变为主动化债,下修对转债价格的提振效果也更明显 [20] 化债成功率的筛选框架 - 化债成功率被归纳为促转股时机、促转股意向和促转股能力三要素的乘积 [4] - 促转股时机需关注权益市场整体走势、情绪以及转债的剩余期限 [4] - 促转股意向主要源于发行人的资金压力和财务费用对报表的压力 [4] - 促转股能力分为基本面和条款两大方向,其中条款是辅助手段,基本面是核心驱动力,发行人通常会结合行业β、个股业绩拐点、主题热度等基本面边际变化的时间节点,择机辅以下修来压缩溢价率 [4] - 若转债受不能破净下修限制且基本面难以发力,则其化债成功率可能较低 [32] 化债策略的参与阶段与配置建议 - 将转债的化债节奏分为启动前、启动中和启动后三个阶段 [4] - 启动前阶段发行人已有化债诉求但等待市场情绪与基本面形成合力,此阶段转债价格较低,收益空间大,但时间不确定性较高 [4] - 启动中阶段指从市场有下修预期到下修结果落地,此阶段价格相对较高,收益空间或较小,但时间确定性增强 [4] - 启动后阶段主要指条款启动后聚焦基本面发力,此阶段博弈正股基本面兑现,收益空间有限,性价比或不如直接博弈正股 [4] - 配置上建议结合对时间和收益空间的综合考虑,参与启动前和启动中两个阶段,并可筛选一揽子具备化债属性的中低价转债充当类底仓,利用其启动前对正股不敏感的低波属性,在标的启动化债、溢价率压缩后择机止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