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是否预警?科技仓位突破40%
国投证券·2025-10-29 21:32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为四季度A股市场正处于“高切低”的风格再均衡阶段,但尚未形成真正的风格切换,真正的切换需等待“流动性牛”向“基本面牛”的明确过渡,届时出海及低位顺周期品种可能成为投资重点 [1][2][3] - 当前基于基金三季报,A股机构投资者在科技(TMT)领域的仓位已达到40.16%,这一水平已超过2020-2022年泛新能源板块的持仓峰值(接近40%),接近2019-2021年“茅指数”的持仓水平(约45%),表明机构持仓高度集中且处于历史高位 [2][9][12] 四季度市场走势与定价逻辑 - 10月以来A股呈现“高位品种震荡回落,低位品种超额回升”的特征,“高切低行情指数”已明显触顶回落,市场表现为风格再均衡而非清晰的风格切换 [1] - 近期中美关税问题缓和提升了风险偏好,推动创业板指和科技板块修复,但科技内部投资出现明显缩圈,资金加剧向有基本面支撑的强势品种抱团 [1] - 对于未来定价,一方面,中美关税冲突缓和利于风险偏好提升,相关交易定价可能在10月底APEC会议达到极致,对恒生科技、低位出海品种及有基本面支撑的A股科技股形成利好;另一方面,11月后需关注经济周期力量回摆,跟踪年底至明年上半年国内PPI回升与全球共振主动补库行为,这对国内低位顺周期与全球定价资源品种形成利好 [2] 2025年第三季度机构持仓分析 - 2025Q3机构持仓呈现显著的“增科技、减传统”特征,增持前五的行业为电子(+4.93个百分点)、通信(+3.86个百分点)、计算机(+1.81个百分点)、电力设备及新能源(+1.43个百分点)、有色金属(+1.30个百分点);减持前五的行业为银行(-2.98个百分点)、食品饮料(-1.96个百分点)、家电(-1.68个百分点)、医药(-1.36个百分点)、汽车(-1.03个百分点) [7][15][16] - 在板块配置上,创业板获增持(+0.75个百分点),科创板遭减持(-0.80个百分点),主板基本持平(+0.05个百分点) [15][16] - 主动型公募基金整体仓位维持高位,普通股票型基金仓位达89.56%,高仓位运作意味着增量资金边际减弱,后续资金将更聚焦于结构性调仓 [17] 科技(TMT)板块持仓深度分析 - 2025Q3 TMT板块机构持仓占比突破40%,若加上恒生科技则接近50%,持仓集中度已超过泛新能源板块历史峰值,接近“茅指数”极值水平 [2][9][12] - AI产业链是机构加仓核心方向,单季度加仓超8.0个百分点,具体集中在通信设备(含光模块,+4.31个百分点)、PCB(+1.31个百分点)、计算机设备(+2.37个百分点)、消费电子组件(+1.72个百分点)等领域 [7][8] - 行业超配比例呈现极端分化,电子行业超配比例高达10%以上,通信、计算机均显著超配,科技板块成为明显超配方向 [19][21] - 公募基金季报词频分析显示,“AI产业链”以绝对优势成为基金经理提及最频繁的主题,关键词包括算力需求、AI应用、国产替代等 [28] 其他关键增持与减持方向 - 除科技外,机构还增持了具备涨价预期的部分资源品,如铜(+0.68个百分点)、镍钴锡锑(+0.43个百分点)、黄金(+0.10个百分点),以及新能源中出清明确的方向(如锂电、逆变器) [7][16] - 出海产业链整体分化,游戏文化出海仍受关注(游戏+0.71个百分点),但白电(-1.61个百分点)、医疗器械(-2.21个百分点)出现明显减仓 [8] - 内需消费板块呈现减仓,如白酒(-1.45个百分点)、乘用车(-0.86个百分点)、医疗服务(-1.75个百分点) [7][16] - 大金融板块被明显减仓,尤其是银行(-2.98个百分点)和非银金融(-0.36个百分点) [7][16] 个股层面增仓焦点 - 机构增仓个股高度集中于AI算力基础设施与国产替代主线,工业富联获大幅加仓205亿元,阿里巴巴获加仓148亿元,中际旭创获加仓93亿元 [32][33] - AI硬件环节龙头公司获显著增配,包括光模块龙头中际旭创、天孚通信(+21.34亿元),PCB龙头深南电路(+53.18亿元)、沪电股份(+23.46亿元),以及半导体领域的寒武纪-U(+64.52亿元)、华虹半导体(+21.19亿元)等 [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