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投资评级 - 医药行业投资评级为“领先” [1] 核心观点 - 第十一批药品集采虽降幅较大,但对覆盖药企业绩影响有限 [4][8] - 10月港股医药板块回调主因情绪回落和资金获利了结,基本面依旧强劲向好 [4] - 预计从11月起,行业催化剂增多,投资情绪有望企稳回升 [4] - 继续推荐关注创新药和CXO等细分方向 [4] 行情回顾与市场表现 - 本周恒生指数上涨2.2%,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下跌0.9%,跑输大市,在12个指数行业中排名第12位 [4][10] - 子行业表现分化:CXO板块上涨4.6%,表现最佳;生物药板块下跌2.3%,表现最弱 [4][10] - 个股方面,药明合联周涨幅达7.7%,位列涨幅榜首;圣诺医药-B周跌幅达17.3%,位列跌幅榜首 [10] 机构持仓动态 - 10月以来,内资通过港股通持有医药股的比例小幅下降0.5个百分点至21.9%,配置比例下降1.0个百分点至5.8% [36] - 外资持股比例相较于9月末持平,配置比例下降0.4个百分点至4.9% [36] - 本周内资增持医疗器械/材料企业及“AI+医疗”概念股,外资则加仓创新药标的,内外资操作方向呈现相反态势 [4][39] 第十一批集采分析 - 第十一批国家集采共纳入55种药品,全部拟中选,中选率为57%,计划于2026年2月开始执行 [8] - 竞争最激烈的三个品种平均降幅较大:二羟丙茶碱注射剂降幅90%,头孢唑肟注射剂降幅41%,法莫替丁注射剂降幅85% [8] - 覆盖药企中,科伦药业、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和翰森制药分别有12、11、6和1个品种拟中选,预计对整体收入贡献较小 [4][8][9] 板块估值水平 - 港股医疗保健行业各子板块市盈率TTM存在差异:互联网医药板块最高,为46.4倍;流通板块最低,为7.4倍 [19] - 其他主要子板块估值:处方药板块27.6倍,生物药板块12.9倍,中药板块10.0倍,器械板块18.6倍,CXO板块26.2倍,医院板块8.7倍 [19] 重点公司估值与评级 - 报告覆盖的多数公司获得“买入”评级,例如科伦博泰生物目标价549.00港元,潜在涨幅30.2%;荣昌生物目标价109.00港元,潜在涨幅29.0% [46] - 部分公司获“中性”评级,如药明生物目标价34.00港元;百时美施贵宝获“沽出”评级,目标价33.10美元 [3][46]
医药行业周报:十一批集采降幅较大但影响或有限,4Q板块催化剂有望改善投资情绪-20251031
交银国际·2025-10-31 19:27